|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乙巳蛇年,一年打两春,黄土变成金。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春节过完,秧歌队锣鼓喧天迎接新春。恰遇正月逢春春更浓,使节日增加浓重的喜庆祥和气氛。立春日,有“打春牛”的习俗,小时候住在乡村,耕牛对庄稼的贡献谓之最大,每逢立春,村子里的耕牛披红挂彩,赶在秧歌队伍前面,为“迎春”开路。村民烙春饼,饼里卷萝卜白菜吃,谓之“咬春”。正月里酒足饭饱,立春这天,闲不住的农人会拿出犁耙、铧、锄头等农具,打磨、修缮,做好“迎春”准备。
今年的年味,是三岁小孩给的。
起因是孩子有一本绘本故事,讲得是孙悟空那朵能一个跟头就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在唐僧师徒成佛后突然失业,在一系列“换工作”后,终于觉得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给小朋友们送礼物是最好的选择。
我看了恍然大悟,西方的圣诞节不就有个圣诞老人会给孩子们送礼物,那中国也可以有自己的童话呀!于是我就跟孩子们说,如果他们能在近期保持认真吃饭,早睡早起的话,筋斗云就会在过年的时候给他们送来最想要的礼物。
薛家湾供电公司
想将落在窗边的那一片雪花
藏到日记里
如果有人问起
就说这是冬的主意
是它在寒夜里 抱着黑暗
握着期盼 望着星空
等雪花落下
是它在白日里 守着枯树
握着希冀 看着暖阳
等百花盛开
是它想用这世间至纯 至净的美好
迎接春和景明 一碧万顷
雪慢慢飘下 最美的那片就在眼前
上世纪80年代,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小姑娘。过年,对于我们那个年纪的小孩子来说,是一年当中最快乐的事儿了!
家属院里,最不缺少的就是孩子,每家至少三个,前院、后院、左邻右舍遥相呼应,一嗓子就能聚集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耍。大人们准备过年,从腊月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大扫除是一件重要工作,牛圈、猪圈清理一番,院子里的犄角旮旯都要拿着一把大扫帚清扫干净,砖头、瓦块都码放整齐,屋子里的活儿,主要是洗洗涮涮,各种擦,我和姐姐干得最多的活儿就是擦地,那时候是砖地,要蹲在地上用刷子蘸着洗衣粉水一块一块地刷,然后用一块抹布把上面的泡沫擦掉,那砖就红红的露出来,让整个屋子都鲜亮起来了。仓库也得拾掇利索,腾出足够的空间来放置年货,需要炸麻花、冻豆腐、煎豆腐、炸果子、蒸馒头、绞肉馅、包冻饺子、压粉条、煮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爸爸做的熏兔,简直不要太好吃!那个时候,冬天没有新鲜绿叶菜,除了大白菜、圆白菜、大萝卜、胡萝卜、土豆这些冬储菜以外就是干菜,比如豆角丝、腐竹、木耳、蘑菇。至于说肉,一般家都会养猪,有的人家也会有牛羊,所以基本上不缺肉,过年能吃上这些已经是相当好的生活了。因为没有新鲜菜,进入腊月,基本家家户户都会用一个大茶盘栽上一盘子蒜来生蒜苗,等到年三十那天割下来包饺子,我印象最深的味道,就是蒜苗味的饺子了。一闻到那个味道就感觉是过年的味道,直到现在还一样。
我所在的小镇,位于内蒙古辽阔无垠的大地之上。每当冬日到来,大雪降临,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便会被雪覆盖,小镇亦在这雪的包裹下,化作雪的世界。街道似铺白毯,草原银装素裹,宁静纯净,宛如不染尘埃的冰雪仙境,目之所及皆为洁白,似浑然天成的水墨画。
然而,随着春节的气息渐浓,宛如一场盛大的色彩盛宴拉开帷幕。五彩斑斓的元素开始在小镇的各个角落活跃起来,为这个银白的世界注入了勃勃生机。火红的春联、璀璨的红灯笼、绚丽的彩灯为冬日的小镇精心披上了一层多彩的华裳。
在春天款款走来的 冬的尽头
歌曲的开头
我把耸入云端的巍巍铁塔
绵延远方的条条银线
留给空白
只用单纯的旋律作为背景音
奏出春回大地时的欢欣鼓舞
歌词里不会唱出你的名字
但里面每一个字都是你的样子
烈日炙烤后黝黑的面庞上
安全帽带分明的印迹
攀高爬低中汗水浸透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