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集团动态 > 正文
祝贺!青年先锋,五四奖章

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677名同志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内蒙古电力集团巴彦淖尔供电公司杨浩元榜上有名。在高高的输电铁塔上奋战,在数字化云端攻坚,他是青年创新的带头人,也是团青思政的宣讲员......他始终牢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希望和嘱托,用奋斗、创新、奉献书写一名时代青年的赤诚答卷。

勤学苦练,淬炼攻坚先锋

不怕苦、敢吃苦,青春才会成长。2018年杨浩元大学毕业,带着青春憧憬,成为内蒙古电力集团的一名输电检修工,开始了与几十万伏的高压线路、几十米高的输电铁搭相伴奋斗的青春岁月。徒步在骄阳酷暑的戈壁滩上,奔行在阴山山脉、铁搭银线间,巡视登塔走线,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他以一名蒙电人对光明的承诺坚守在最平凡的岗位上。

电力高空作业人员被称为“刀锋上的舞者”,风险系数高,技术难度高。他没有退缩更没有害怕,以工匠精神加码加劲提高检修技能。青春之火为责任而燃烧。他用三年时间成长为一名技术娴熟的输电检修工,被评为巴彦淖尔市“青年岗位能手”,在设备故障处理、电网应急抢修、重大保电攻坚战中在亮丽北疆的万家灯火中奉献着青春力量。

勇攀高峰,锻铸创新先锋

青春的步伐要与时代同频共振。杨浩元针对高压输电线路外力破坏频繁的问题,攻坚挑战这个“硬骨头”。打开固有单一团队的创新思维,探索“校、企、研”联合创新机制,将“大云物移智链”技术融合应用,研制高压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控平台,成功给一千多公里的输电线路按上了“巡视鹰眼”,有效提高电网主动脉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也探索出一条“青年创新联盟”之路。

在来到安全管理岗位,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深入探索现代安全管理领域,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等重点工作,参与实施《以高质量党建赋能安全文化硬核力量》《构建“四个一”数字安监体系》等管理创新。微光成炬,灿烂星空。杨浩元和青创新小组攻克了一项又一项难题,收获着累累果实:荣获2项国际QC奖,40余项国家、自治区创新奖项,在国际创新舞台上展现出北疆青年亮丽风采。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蒙电楷模”“蒙电青春榜样”。

永葆初心,争当红色先锋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2023年6月19日,是杨浩元终身铭记的光荣时刻。带着传承好“草原儿女心向党、心向党中央”这一“红色基因”的神圣责任,他自觉做一名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严格履行职责,开展调研、认真分析,提交“建立青年融合创新链”“加强重大事件应急演练培训”等议案,生动讲述北疆电力青年建功立业的奋斗故事。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他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工作新需求,丰富拓展“青”字号品牌,参与创建“青春回响.点亮河套”团建品牌获中电联党建创新一等奖,一项社会责任课题入选《半月谈》“中国企业ESG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为全国电力行业提供来自“蒙字号”国企的实践范本,书写出一位蒙电青年在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能源服务企业征途中的青春答卷。

                                                                                  第十一届

                                                                       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个人)

在广袤的鄂尔多斯高原,铁塔银线纵横交错,勾勒出守护万家灯火的电力脉络。在这片天地间,有一位“90后”青年用无人机与脚步丈量着每一寸线路,用实干与担当书写着新时代电力人的青春篇章。他就是内蒙古电力集团鄂尔多斯供电公司输电管理二处运维二班班长刘雄,一名从陕西农村走出,扎根输电一线8年,将青春献给光明事业的青年榜样。

选择:从“怕高”少年到输电尖兵

2016年,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的刘雄做出一个让同学不解的选择,放弃舒适岗位,主动请缨从事输电管理专业,成为了一名整天与铁塔、导线打交道的线路检修工。

“第一次爬30多米高的线塔,我吓得腿发抖,硬是咬着牙完成了任务。”回忆起入职初期的经历,刘雄笑着坦言,但这个农村长大的青年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韧劲。他白天跟着师傅爬塔巡线,晚上对照专业书籍琢磨金具原理,半年内便成长为能独立完成高空作业的技术骨干。

2017年,单位引入无人机巡检技术,刘雄敏锐意识到这是行业变革的契机。“传统巡线靠肉眼和望远镜,效率低还有盲区,无人机就是我们的‘空中眼睛’!”他主动报名培训,每天加练到深夜,一个月后以优异成绩拿下无人机驾驶执照,从此开启了“地面+空中”的双维巡检新模式。

突破:从“零基础”到“双料冠军”

2017年9月,内蒙古电力集团首届无人机技能大赛开赛在即。面对“无人机戴针扎气球”等高难度项目,刘雄每天清晨5点起床训练,直到夜幕降临。“遥控器就像长在了手上,屏幕里的画面就是我的眼睛。”最终,他以1分钟完成任务的惊人表现斩获个人和团体双料冠军。在此后2018、2019年大赛中,同样取得个人第一、第二的好成绩,更是在2023年全国电力行业职工技能大赛无人机巡检项目中,取得个人二等奖,成为公认的“无人机王牌飞行员”。

荣誉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为攻克无人机自动巡检技术,他曾深夜加班规划航线,白天拿着无人机验证飞行,反复练习,总结无人机自动巡检技术的要领。同事调侃他是“获奖专业户”,他却说:“比赛不是目的,能把技术用到实际工作才有价值。”他带领班组成员实现了无人机自动巡检全覆盖,并指导全单位无人机巡检工作,实现每年两轮次无人机巡检,极大提高了线路运维质效。

担当:火海中的“逆行班长”

2020年2月,新冠疫情肆虐。刘雄带领班组坚守保电一线,负责600公里线路特巡任务。2月26日中午,巡视途中突遇110千伏棋盘线塔下绿化带起火,火苗距导线仅数米,随时可能引发跳闸,威胁全镇防疫用电。

“快!拿灭火器!”刘雄一边报警,一边带头冲进火场。没有专业装备,他就用车载灭火器和铁锹扑救;浓烟呛得睁不开眼,他仍死死守住下风口防止火势蔓延。20分钟后,消防队赶到时,明火已被控制。事后消防员感叹:“再晚10分钟,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逆行”并非偶然。担任班长后,刘雄总是把最险峻的山区线路留给自己,曾在一天里翻过五座山巡视铁塔;面对班组成员的质疑,他用行动证明“苦活累活我先上,大家自然跟上来”的青春宣言。

传承:新时代的“青年导师”

作为青年班组长,刘雄始终不忘“传帮带”的责任,他在工作和技能培训中,经常为单位青工讲解作业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操作技巧。近年来,先后与多名新员工结成师徒,为他们制定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骨干。他注重因材施教,在培养青工知识技能基础上,同样注重工作素质和责任心的培养。班里新员工说:“班长教技术更教做人,他总说‘输电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

作为单位内训师,他主动承担公司培训项目开发、题库修编和输电专业岗位技能培训授课任务,年均授课60课时。2024年,刘雄担任教练,带领3名参赛选手参加2024内蒙古自治区巡检无人机驾驶员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他细心地为选手准备备赛场地和道具,手把手指导比赛实操项目,耐心细致讲解项目操作技巧。经过一个月艰苦训练,他带领团队在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二名、个人第六名的优异成绩。

工作8年来,刘雄的足迹遍布鄂尔多斯地区输电线路。他曾在零下25摄氏度的寒冬攀塔检修,也曾在35摄氏度的盛夏沙漠巡线;他先后获得公司先进工作标兵、鄂电工匠和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也逐步成长为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如今,刘雄依然每天带着他的“空中搭档”穿行在草原与山峦间,在平凡坚守中,用热爱与创新点亮不平凡的青春之光。

                                                                            第八届

                                                     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有这样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青年团队,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点亮了边疆的万家灯火,用创新和担当谱写了绿色能源的新篇章,他们就是内蒙古电力集团阿拉善供电公司额济纳“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团队。他们以青春之名扛起电力发展重任,成功构建国际首个覆盖11.46万平方公里的广域纯新能源电力系统,在全国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征程上展现担当与作为。

勇担重任:青春力量破困局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地处内蒙古最西端,长期以来,仅通过单回220千伏线路与内蒙古电网主网连接,以常规的输变电工程解决额济纳单回路供电问题,不仅投资巨大,而且建设周期长,无法满足地区日益紧迫的可靠用电需求。2022年,当国家“双碳”战略的蓝图铺展在北疆大地时,这支年轻的团队毅然扛起重任,以“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绿色方案替代传统模式,利用新建的构网型储能站及额济纳丰富的风光资源,为提升边疆民族地区供电可靠性探索全新路径。

“没有经验可循,我们就自己闯出一条路!”。从“源网荷储”微电网到覆盖额济纳旗全域11.46万平方公里、5座新能源场站142.2兆瓦装机、17座变电站、28条输电线路、77条配电线路的广域大电网,这群年轻人用创新“铺绿”戈壁,用实践验证方案,开启了额济纳绿电离网不停供的全新篇章。他们的奋斗,不仅让边疆群众用上了稳定可靠的绿色电能,更点燃了地区发展的希望之火。

创新攻坚:技术突围解难题

构网型储能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微网小范围保供到支撑大电网离网运行,每一步都充满挑战。面对无火电支撑、新能源极高比例接入、源荷双随机波动、运行控制复杂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团队青年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展开攻坚。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他们组织40余次专题会议,编制50余项方案,开展20余项准备试验,在戈壁滩上筑起了一座“创新实验室”。

最令人振奋的是,团队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广域纯新能源电力系统黑启动试验、长周期运行试验和离网状态下短路故障穿越试验。最后一项试验时,在故障冲击下系统依然保持稳定运行的那一刻,团队许多成员热泪盈眶:“我们不仅攻克了技术难题,更证明了纯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可行性!”

硕果累累:国际舞台展风采

2023年11月1日,“基于构网型技术的纯新能源电力系统构建及示范应用”重大科技项目成果鉴定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5位院士以及10位业内知名专家对该项目进行全面鉴定,一致认为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先后入选《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电力装备》《电力行业重大电力工程及装备(大国重器)》《全球能源电力绿色转型创新实践案例》等多项国家级名录,并获评2024电力创新奖特等奖、电力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额济纳旗11.46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从单回路供电到广域纯新能源电力系统成功运行,从技术空白到国际领先,这支青年团队用行动诠释了“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青春担当。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既是追梦者,更是圆梦人。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上,这样的青春力量必将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播放 请点击下载后播放
责任编辑:
关闭
热点新闻

庆云500千伏变电站4台主变轮停检修工作完成

高空检修 守护“大动脉”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