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准格尔旗的广袤原野上,深蓝色光伏板在春日里熠熠生辉。内蒙古电力集团薛家湾供电公司率先实现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接入,为后续大规模光伏项目建设筑牢技术根基。
创新服务模式-政企联合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薛家湾供电公司建立可开放容量信息公开机制,将分散的电网数据整合成动态评估模型,每月开展分布式电源接入能力测算,建立实时更新的“线上台账”,并通过多渠道向社会发布可开放容量信息,为项目规划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同时,该公司与两级政府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按月报送电网消纳能力信息,为政府项目审批、资源调度提供有力依据,推动分布式光伏项目有序落地,实现土地、电网资源的高效配置。这种“数据共享+政企协同”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并网服务的信息壁垒,让项目建设从“盲目布局”转向“精准定位”。
柔性控制技术-构建“四可”调控体系
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特征,该公司启动调控系统升级工程,构建起“数据全量采集——指令精准触达——响应实时反馈”的技术闭环,实现分布式光伏输出功率的刚柔协同控制,有效解决“并网易、调控难”的行业痛点。该体系依托“数据全量采集——指令精准触达——响应实时反馈”技术,通过“可观、可控、可测、可调”技术标准体系,使电网对分布式能源的承载能力和智能调控水平显著提升,推动电网从“被动接纳”向“主动管理”转变,将分布式光伏接入阈值提升至新高度,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范本。
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 “阳光经济”
该公司党委与属地党委、政府携手推进“党建+屋顶分布式光伏阳光暖心工程”,利用91个村级阵地的闲置屋顶,打造103项分布式光伏项目,形成“村集体出屋顶、企业出技术、供电保消纳”的三方合作模式。项目年均发电收益达 150 余万元,使闲置屋顶变身“阳光银行”。村民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降低用电成本,村集体通过屋顶租赁获得稳定收益,实现“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这一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阳光动能”,绘就了“绿电惠民”的生动图景。
当前,薛家湾供电公司正全力推动在途分布式光伏客户在5月1日前完成并网投产,确保客户能在规定时间接电内依法合规享受政策红利。同时,存量分布式光伏计量装置改造正加速推进,为全量光伏项目进入市场结算搭建技术桥梁。随着光伏矩阵在北疆大地渐次铺展,该公司以“北疆绿电”建设为抓手,持续完善分布式光伏与电网协调发展机制,推动阳光资源向绿色动能转化。未来,薛家湾供电公司将继续深耕“生态优先、绿电惠民、产业跃升”发展路径,在祖国北疆续写“绿电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