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改革进行时 > 正文
创建一流企业建设标杆案例——聚焦能源供给与消费革命,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体系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庄严宣示国家双碳目标,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出新的要求,为推进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多年来,电力交易公司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政策,逐步探索形成了符合自治区实际的电力多边交易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市场实践与典型经验,入选《中国国有企业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案例集》。

实践经验

内蒙古电网作为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先行先试地区,在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首创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模式

2010年5月,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鸣锣开市,成为全国首个正式运营的省级电力市场,首创“多方参与,双向竞价,价差传导”市场模式,率先实现了以市场化方式确定交易价格,发现电力的商品属性。

创新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机制

2015年,全国率先启动新能源柔性打捆交易,地区风电发电利用小时从2015年1900小时左右,跃升至2023年的2600小时。同时,积极研究新兴主体参与市场机制,拓展新兴主体市场应用场景,充分发挥新兴主体灵活调节资源作用,获得绿色和经济双重发展优势。

 提升地区电力安全供应水平

创建“基准电价+浮动价格”煤炭交易机制,有效提升火电机组发电积极性;建立新能源平衡补偿机制,提升燃煤发电机组主动平衡新能源波动的积极性;完善需求侧响应机制,强化负荷控制管理,提高需求响应收益,快速解决电力需求缺口,缓解供需矛盾,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构建电力现货市场试点样板

蒙西地区作为全国首批8个现货市场建设试点之一,于2022年按照单轨制模式进入结算试运行阶段,成为国内第5家实现长周期不间断连续结算试运行的试点地区。试运行以来,峰谷价差逐步拉大的同时保障了用电价格的总体稳定,内蒙古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促进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衔接

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引导产业转移和聚集,延伸产业链条,吸引新兴业态集群落地自治区,助力培育“风光氢储产业集群”“中国云谷”“世界绿色硅都”及“世界稀土之都”等产业生态圈,打造自治区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充分挖掘市场绿色发展潜力

积极贯彻绿色发展市场思路,研究编制自治区绿电交易方案,全力推动绿电交易试点运行。于2024年3月18日首次组织绿电交易,共861家市场主体参与,完成绿电交易电量超80亿千瓦时,绿电交易规模居全国前列。

持续优化市场营商环境

优化市场业务办理流程,完善电力市场技术平台功能,缩短业务办理周期,细化市场主体信息颗粒度,实现市场信息“日核日固”,开展市场培训工作,形成交易座谈会、市场服务周、市场开放日等服务品牌,发挥市场管理委员会职能,构建协同共治、行业自律的市场格局,形成高效开放的市场服务体系。

取得成效

挖掘市场改革红利,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自2010年5月正式运行以来,持续为地区负荷增长赋能,最大供电电力由1252万千瓦提升至3625万千瓦,累积市场电量1.42万亿千瓦时,释放市场红利856亿元,有效促进自治区能源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内蒙古创新电力交易机制减少企业用能成本”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扬,“基于共享共赢理念的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的创建与管理”获得国家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探索市场生态建设,促进绿色能源消纳

依托自治区新能源资源禀赋,积极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比例达到96%,累计消纳新能源电量2030亿千瓦时,新能源市场化率和交易规模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交易比例不断提升,压舱石作用凸显

按照国家对于中长期合同“应签尽签”的要求,年度交易合同电量占比达到91.6%,发挥中长期交易价格“压舱石”与保供“稳定器”作用,有效保障市场各方主体用电价格及电力需求,全国范围内保持电价比较性优势。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能源低碳转型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绿电交易,实现绿色电力的能量与环境价值打捆交易,吸引绿色低碳型企业落户自治区,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社会形成绿色电力消费的共识,促进自治区打造绿色能源高地,落实好“五大任务”。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播放 请点击下载后播放
责任编辑:
关闭
热点新闻

庆云500千伏变电站4台主变轮停检修工作完成

高空检修 守护“大动脉”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