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在华北网调的大力支持和集团公司的统筹安排下,经过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电力调控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各参建单位的协同联动、共同努力,耳字壕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启动。作为自治区500千伏电力主网的首座数字孪生智能化变电站,该工程的建成投运,不仅对加强鄂尔多斯地区网架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还对蒙西地区电力主网在数字关键技术的应用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描绘完善区域网架结构“新画卷”
耳字壕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位于鄂尔多斯市北部达拉特旗。昔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之地,如今一块块亮晶晶的蓝色光伏板相连起来,形成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洋”。耳字壕工程宛如一颗耀眼的明星,既是沙漠蝶变能源绿洲的清洁能源送出工程,也是技术革新赋能主网发展的前沿先导工程。
近年来,随着谷山梁、泊江海、耳字壕等工程相继“入列”蒙西电网,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在鄂尔多斯地区所辖的500千伏变电站增至8座。特别是2022年以来,鄂尔多斯地区电网建设每年新增任务量均超过往年3倍以上。2024年,该公司在鄂尔多斯地区完成的工程建设投资总额超过17.15亿元,占全年完成投资总额的54.2%,较上年度增长73.8%。随着地区电网建设规模和工程建设进度的不断刷新,作为集团公司主网建设的“主战场”,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电网建设提档升级目标更加清晰明确,鄂尔多斯地区主网建设任务量持续攀升。
近年来,大规模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动能,但随之而来的是对电网智能化与坚强程度的考验。电力主网一头连着能源生产,一头连着能源消费,电网的高水平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稳定至关重要。“十四五”期间,鄂尔多斯地区负荷增长迅速,预计到2025年,中北部地区最大负荷达到2710兆瓦。耳字壕工程破口接入原先的500千伏响布双回线路,对于提升主网安全稳定运行、强化地区网架结构、提升新能源并网占比均具有重要意义,还缓解了鄂尔多斯中北部供电区220千伏电网约1419兆瓦的最大电力缺额问题。“项目投产后,可满足达拉特旗地区煤电铝、化工、建材、冶金、机械加工、能源化工、新材料等多个大型工业负荷用电需求,为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注入‘强心剂’。”该公司工程业主项目经理徐彬说。
打造科技推动主网发展“新名片”
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塑造能源电力生产力新质态,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从规划、前期、科创、运维四个维度协同发力,不断优化网架结构,持续推动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为新能源送出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自治区电力主网网架结构持续增强。
作为自治区重点电网建设项目,该公司从工程规划建设之初,就将其作为数智技术的“试金石”。作为自治区首个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数字化变电站,耳字壕500千伏变电站在前沿技术的加持下,通过虚拟空间构建一个和物理实体完全一样的数字模型,并装上一双“超级眼睛”,可以准确地模拟变电站真实运行环境、设备实时情况等内容,实现变电站三维场景的可视化展示、智能操作、智能巡视、智能安全等运维业务的诸多功能,对内蒙古电网具有里程碑意义。
走进耳字壕500千伏变电站一次设备区,排列整齐的GIS设备与其他变电站并无二致,但仔细观察和了解后,便会发现其中的特别之处。在变电站区域中,智能巡检机器人穿梭自如;在主控楼附近的机仓内,巡检无人机起飞后,在高空中对全站进行“扫描”检查;在二次设备区,悬于房顶的吊轨机器人可以在三个维度自由伸缩,各角度监测所有装置的运行状态……基于数字孪生平台,以平台框架、感知数据为基础开发的全新智能运维系统,实现了三维数字化应用与数字孪生运维平台的协同联动,大幅提升了变电站运维过程的控制和响应能力。
“该项目的研发和使用可有效减少变电站运维人员的日常工作量,提高设备异常决策和应急处置效率,提升蒙西主网的智能运维水平。”该公司变电管理二处副主任于殿宗说。随着变电站的投产,智能化系统和数字孪生运维平台同步投入使用,全面提升变电站监控、操作、巡视、预警、决策和现场管控的智能化水平,保障了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变电站实现无人化、少人化管理模式提供有效支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引领携手共建品质工程“新模式”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公司联合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康远监理公司等兄弟单位,攻克技术难关、推动节点进度、建设精品工程。
为确保工程高质量建设和高标准投产,在可研和初设阶段,该公司建立了以“提前介入”和“全周期协调动态管理”的工作模式,打通各方建设力量之间的协同沟通渠道,形成了“合作共建、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我们与生产、检修、通信等各专业联合开展调试验收工作,与各参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大家就是一个目标,把这个工程干实、干好、干漂亮。”该公司业主项目部经理徐彬回忆起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感慨地说。
建设精品工程还要有同样高质高效的验收启动团队。走进投产启动前的耳字壕变电站,无论是设备区,还是主控楼,一派繁忙景象,大家共同书写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的动人蒙电故事。来自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技术团队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专业精神,抢抓工程建设投产各节点,高效开展工程建设、启动调试和投产启动保障环节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启动调试前期,该院计算团队凭借扎实的电力仿真计算功底,认真校核工程启动过程中的各种运行及检修方式,高质量完成计算任务,在华北网调审核过程中“一次过审”。
“耳字壕工程在投产启动中创新采用潮汐式管理模式,充分考虑班组结构、人员业务水平、工作计划节点,分层次、分阶段、分板块完成了人员培训、验收准备和启动投产的全部工作。”一年时间里,3次以站长身份参与新建变电站投产的闫立凯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专注和热情。“每一次投产启动都是对一个新组建班组的磨砺和锻炼,这一次的任务我们依然会顺利拿下。”闫立凯说。
同样经历过数次启动验收工作的张善祥再次来到耳字壕变电站的启动验收现场,作为检修专业验收团队的负责人,更多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给验收带来了新挑战。“在认真总结开林河500千伏变电站验收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顺利完成所有工作内容,也把此次耳字壕工程验收作为学习新技术新设备的培训、贯彻标准化验收流程的实践、锻炼队伍提升战斗力的训练。”从9月份入场到工程顺利启动投产,是蒙电人共担风雨、共创辉煌的最好见证。
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变电站,见证着库布其沙漠的绿色蝶变。随着越来越多大型电力工程的破土兴建,未来,这里不仅是防沙治沙的“生态样板”,还是扩容增量的“绿色样板”,也是能源转型的“产业样板”,更是技术进步的“科技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