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与挑战
一是新能源项目业主单位对配建储能本身关注较少,装置质量参差不齐,健康运行水平较差。二是新能源配建储能主要应用场景是自主使用减少新能源弃电,但单个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储能规模一般较小,受新能源波动性和随机性影响,采取分散自主使用模式,会导致储能闲置率偏高,难以产生规模效应,无法实现全局优化。
二、改革举措与成效
为保障储能安全并网运行、提高应用水平、促进健康发展,内蒙古电力调度控制公司创新探索形成“三严三到位”管理实践,既“严保并网规范、严管运行监督、严守安全底线、调用合规到位、市场机制到位、技术支撑到位”,充分发挥储能“超级充电宝”的削峰填谷作用,为自治区未来储能大规模并网和应用积累宝贵经验。
(一)贯彻“三严”,打牢储能安全并网运行基础
1.推动建章立制,强化储能调度管理制度保障
为切实保障新型储能安全可靠运行,根据目前国家发布的政策要求、管理标准、技术规范,结合内蒙古电网运行实际,印发《内蒙古电网电化学储能电站调度运行管理规程(试行)》,首次明确新型储能并网调试、调度运行、自动化及监控网络安全等管理要求,填补新型储能调度运行管理空白。
2.严格入网审核,强化储能并网调试流程管控
严格执行自治区有关规定,督促储能项目业主加快建设投产进度,明确储能启停控制、有功功率控制等方面的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依托调度管理系统(OMS),建立流程化、规范化、数字化一体的“储能电站并网调试管理”平台,帮助储能项目业主“一站式”报送调试资料,方便各专业部门“全方位”高效进行审核备案,做到调试工作“严管理”与“高效率”有机融合。
3.提供优质服务,加快网内储能调试进度
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宣贯政策,针对现场储能项目业主存在的调试流程不熟悉、设备点表校核难度大等问题进行重点解答,提供业务办理指导。形成政企协同机制,协助现场加快调试进度,推动全网新型储能并网规模由2023年底的212万千瓦迅速增长至目前的612万千瓦,同比增长近2倍,有力支撑度夏保供工作,获自治区政府高度认可。
(二)确保“三到位”,形成储能高效调度管理体系
1.突出规范高效,提升储能集中调用水平
坚持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优化储能调度运行,积极探索研究科学调用机制。印发《内蒙古电网新能源配建储能直接调用实施细则》,国内率先在“单轨制”现货市场模式下,实现储能市场化结算,激励储能响应集中调用,具备超550万千瓦的最大顶峰电力支撑能力,以及超1200万千瓦时的最大电量供应保障能力。
2.坚持市场导向,完善储能市场运行机制
编制《蒙西独立储能及抽水蓄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细则》,初步完成独立储能“报量报价”现货市场参与机制设计,释放独立储能市场参与积极性。同步研究独立储能电站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为充分发现储能调节价值,拓宽储能收益渠道提供支撑。
3.聚焦数智转型,强化储能调度技术支撑
依托调度自动化系统,强化数据共享共用,聚力多目标优化,建成全场景、多要素、多功能储能调度控制系统。开发适应多类型的储能电站直控功能,对网内储能进行全景运行数据采集和差异化管控,形成区域、群组、多个储能单元协调控制策略,实现运行数据可观可测、运行状态可调可控。
三、经验与启示
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高效调用不仅可以助力自治区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抢占储能产业制高点,同时也可以帮助集团公司实现多元发展,培育新型营收增长点,主要经验为:一是工作要顺应自治区发展趋势,高水平新型储能利用水平,可在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基础上,降低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实现“两率先、两超过”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工作要密切联系实际需要,新型储能电站全流程管理体系的构建,为储能装置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为项目业主提供合理的收益预期,促进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