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电网总装机容量突破2200万千瓦大关,新能源以1446.26万千瓦的装机规模占据65.7%的主导地位,1-7月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连续突破50%,同比增长31.89%。
7月底,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电网总装机容量突破2200万千瓦大关,新能源以1446.26万千瓦的装机规模占据65.7%的主导地位,1-7月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连续突破50%,同比增长31.89%。装机结构和实际发电的双重突破,让“两率先、两超过”的蓝图在清洁电力的涌动中逐步照进现实。
支撑这场变革的,是电网系统对新能源的系统性接纳能力建设。走进乌兰察布,84座风电场如银色森林般沿山脊铺展,1167.94万千瓦的风电装机每年可捕获超300亿千瓦时的风能;49座光伏电站架起蓝色矩阵,278.32万千瓦的光伏装机让阳光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流;7座储能电站以88.34万千瓦/2小时的容量,如同精准的“电力调节器”,在风光出力波动时稳定电网频率。
内蒙古电力集团乌兰察布供电公司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建设的骨干网架,将分散的新能源聚集成流,与蒙西电网互联互通,实现了新能源从“发得出”到“送得稳”的跨越。针对风光发电的间歇性特点,公司的D5000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出力曲线,保证供用平衡及新能源消纳,让每一度清洁电力都能高效利用。
目前,乌兰察布地区的新能源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从风机叶片制造到光伏组件生产,从储能电池研发到智慧运维服务,近200家新能源相关企业在此扎根,带动3万余人就业,绿色产业集群年产值稳步递增。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的探索,在全国首个数据中心绿电直连项目投运后得到了印证,解决了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技术瓶颈——通过储能电站与风光电站的协同调度,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从“靠煤发电”到“追风逐日”,乌兰察布的转型路径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助推下愈发清晰。随着电网智能化升级的纵深推进,这座城市正加速向“再建一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目标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