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改革进行时 > 正文
对标一流谋发展 改革深化促提升

挑战与问题

内蒙古电力集团呼和浩特抽水蓄能公司自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国有资本整体运行质量和企业活力效率明显提升。但在科技创新能力、电站设备管理、机组运行等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存在差距,为此该公司全面搭建对标体系,充分运用对标这一有效工具,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供强劲动能。

改革举措与成效

(一)以对标谋战略,铸改革行稳致远之基

一是高站位谋划部署。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成向“世界一流现代化能源服务企业”全速迈进,并部署9项工程及21项一级指标,全力描绘改革深化提升的“行程表”。

二是高层次一体推动。公司将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对标一流”、年度重点任务等专项工作相统筹,累计督办事项406项,极大增加全体员工对改革工作的参与感、认同感。

三是高标准贯通对标体系。全面对标中企联《世界一流抽水蓄能电厂评价指标规范》,按照定性和定量兼顾、核心指标和专项指标相结合等原则,设计包含9个维度49项指标的指标体系,滚动提升,2024年度整体提升率为61%,13项指标实现最优。

(二)以对标强安全,固电网安澜压舱之锚

一是安全工作摆在首位。编制印发《安全工作意见》,凝练12个维度,38条具体举措,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着力点,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深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累计安全生产近4000天。

二是生产指标再创新高。2024年度公司坚守保安全、保供电主责主业,扎实推进机组专业化、精益化运维管理。

三是首次A修圆满成功。开展蒙西电网抽水蓄能机组首次A级检修,获评“精品工程”与全国发电机组可靠性对标“标杆机组”称号,电站荣获全国大型水电厂(站)劳动竞赛优胜厂(站)称号。

(三)以对标强科技,砺智慧电站腾飞之翼

一是持续加大研发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3.38%,获评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利用“小内脑+大外脑”模式,与电科院、南网双调加大联合攻关,为保障机组安全运行提供重要参考。

二是推广应用原创技术。对20套液压执行机构进行国产化改造,实现水轮机重要系统自主可控。密集出台98项科技创新选题指南、多项科技激励制度及标准,打通科技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

三是数智赋能助力生产。通过机器人大量使用,提高现场巡检的频次和效率;通过建设仿真系统,丰富技能培训形式,通过深化创新工作室、QC、“五小”发明等工作,取得多项发明专利与技术成果。

(四)以对标提质效,塑抽蓄企业管理之范

一是推动效益“稳”增长。深入开展降本增效、管理提升行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等10余项专题活动,实现收入10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3.2%,并获集团公司管理进步奖。

二是实现治理“高”效能。公司构建起了以章程为基础、以议事规则为框架、以管理制度为支撑的“1+4+N”决策运行体系。新修订《治理主体权责清单》,纵向覆盖12个业务领域、38个一级业务、141个具体权责事项,实现“隐形权力显性化”,将表单在公司内部公开,依托数字化平台一键查询、智能运转。

经验与启示

三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获得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必须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过程;二是以对标促改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要持续深化战略体系、核心能力、管理效能三个维度的对标工作;三是改革创新是国企改革的内生动力,要以对标破解发展难题。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播放 请点击下载后播放
责任编辑:
关闭
热点新闻

积极应对强降雨“汛”速出击保供电

巴彦淖尔“电”守粮仓 丰景开镰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