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改革进行时 > 正文
以“石榴籽”工程打造边疆改革服务新标杆

一、问题与挑战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重要供电企业,锡林郭勒供电公司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政治责任与经营目标的融合难题,如何在不折不扣落实“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政治使命,与市场化改革提升经营效能找准关键结合点;二是边疆服务的特殊性,供电区域覆盖20.3万平方公里,服务对象包括多民族聚居区、偏远牧区及跨国客户,传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差异化需求;三是思想共识的凝聚需求,在深化改革阶段,部分干部职工对民族地区企业的特殊使命认识不足,需进一步强化“三个离不开”思想,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面对这些挑战,公司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出一条党建与改革互促共进的发展路径。

二、改革举措与成效

(一)打造“石榴籽”体系,引领思想聚合力

一是顶层设计融入改革。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印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工程工作方案》,通过思想炬火、照亮边陲、赋能时代、服务暖心、乡村振兴、爱心互助、和谐共建七个方面,分解落实65项具体任务,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各方面。建立“月调度、季分析、年总结”督办机制,将工作成效纳入考核评价,确保改革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

二是思想引领凝聚共识。以“党委领学+支部跟学+讲习团送学”的“三学”模式,聚焦国企改革行动要求,分层级抓好干部职工思想。打造一个“石榴籽”讲堂,一支60人双语“石榴籽”宣讲队,一支50人文艺宣传队,一支1780人“蒙电彩虹”志愿服务队,开展主题宣讲80余场。利用门户网站、公众号等,开通“深改进行时”专栏,解读国企改革政策导向,营造改革攻坚氛围,凝聚思想共识。

(二)创新“石榴籽”服务,惠及民生促发展

一是打造“石榴籽”服务矩阵。聚焦企业核心功能,创新党建+改革模式,将改革宣传与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相结合,推动改革、业务、党建全面融合。在32个营业厅设立“石榴籽”驿站,提供多语言服务,配备充电宝、急救箱等便民服务设施。在社区、嘎查建立2480个网格点,开展“安全用电进牧区”“接羔保育电力足”等延伸服务活动200余次,年均为民众解决难题500余件。

二是数字赋能民族团结。设立“民族团结电力情 守望相助亮北疆”主题展厅和线上云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建立“五位一体”数字化平台,通过云上展览、公众号和网络微视频等方式,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体与虚拟相交互的立体化宣教格局,接待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各级领导参观指导6800余人次,线上云展浏览150万人次。

(三)打造“石榴籽”示范,传播品牌树标杆

通过多载体展示电力事业促进边疆发展的生动实践,教育阵地建设荣获自治区首批示范创建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公司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相关案例被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推广。截至2024年为地区15个边防哨所、11158户边远农牧民接通网电,全盟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为建设国家重要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三、经验与启示

民族地区国企改革主线贯穿是根本,必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价值引领,才能确保方向不偏、功能不弱。主要启示为:一是改革落地实施载体创新是关键,通过“驿站+网格”“线上+线下”等模式,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具体服务,让民族团结可感可及。二是改革成效突出长效机制是保障,需将民族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形成“目标-执行-评估”闭环,避免“一阵风”式推进。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播放 请点击下载后播放
责任编辑:
关闭
热点新闻

积极应对强降雨“汛”速出击保供电

巴彦淖尔“电”守粮仓 丰景开镰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