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与挑战
内蒙古电网经营区新能源资源富集,近年来随着“两率先、两超过”战略目标落实,新能源装机规模倍增,但因没有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新能源的环境价值无法充分体现。存在问题:一方面,用电企业虽购买了新能源电力,但由于未获得对应的绿证,增加了其绿色电力消费认定和溯源的成本;另一方面,“只买便宜电、不求绿色电”的消费观念,不利于新能源持续高质量发展和能源绿色转型。
二、改革举措与成效
202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启动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旨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全社会形成主动消费绿色电力的共识。内蒙古电力集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市场导向,锚定“绿色蒙电”发展战略,优化市场机制,扩大交易规模,实现绿色电力交易从无到有、再到全国领先的历史性突破。
(一)夯实基础,做绿电交易的“先行军”
立足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发挥自治区风光资源优势,创新建立绿色电力市场机制,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一是筹划市场建设,2022年内蒙古电力集团提前部署,紧密对接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研究试点开展绿证和绿色电力交易的可行性方案;二是开展顶层设计,2023年配合内蒙古自治区起草并完善《内蒙古电力市场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方案》,并实现将“开展内蒙古电力市场绿色电力交易”写入了《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国发〔2023〕16号);三是夯实业务基础,持续配合国家能源局大力推进绿证全覆盖工作,协调建设网络专线,确保具备开展绿色电力交易的基础条件。
(二)迅速落实,做绿电交易的“领跑者”
2024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同意内蒙古电力市场组织开展绿色电力交易。一是政企协同,制定并出台《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明确执行依据;二是数智支撑,筹备功能开发与系统调整,实现绿电交易一站式平台办理;三是服务联动,配套政策宣贯与培训指导同步开展,宣传服务手册实现市场全覆盖;四是宣传引导。常态开展媒体宣传与业务指导,提升企业对绿色电力政策及应用场景认知水平,培育绿色电力消费能力。2024年3月,首月绿色电力交易成交量即达到87.8亿千瓦时,凭借绿电供应量大势足的特点,内蒙古电力市场全年累计完成绿电结算电量757亿千瓦时,规模与增速领跑全国各省级电力市场,取得起步即领先的骄人成绩。
(三)开拓进取,做绿电交易的“联络员”
2025年,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保障区内市场存量的同时,挖掘省间市场增量,将绿色电力交易拓展向全国,实现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一是试点起步蒙电入京,5月首次达成蒙西送北京、天津绿色电力交易,提升京津冀地区绿色用能水平;二是三网协同,南向延伸,加强市场业务合作,联合国网、南网6月促成跨越三家电网的跨经营区绿电交易,促成“蒙电南送”绿电交易1078万千瓦时,打造内蒙古优质、清洁、低价的绿色能源基地品牌。
通过绿色电力交易,内蒙古电网经营区的绿色电力消费水平得到显著提高。2025年一季度,经营区内算力企业和电解铝行业分别通过绿色电力交易实现绿电占比突破84.5%和27.5%,高于国家总体要求与周边省份普遍水平。
三、经验与启示
电力企业作为电力改革的排头兵与践行者,需发挥新能源区位优势,开拓市场宽度,挖掘改革深度,以绿电引擎驱动新型能源体系加速构建。主要启示为:一是向绿向新,持续创新交易机制,推动多年期绿电交易合同签订,稳定供给侧与消费侧市场预期;二是拓展延伸,探索研究电碳协同,延长市场链条,实现绿电市场与低碳转型有效衔接;三是服务聚合,全面推动绿色电力消费一站式服务,助力企业高效、低成本完成碳排放核算、认证等工作,培育绿色消费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