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杭锦旗就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推进情况进行调研时强调:鄂尔多斯市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推进光伏治沙、以路治沙、科技治沙、工程治沙,抓好十大孔兑综合治理,筑牢绿化带、淤地坝、光伏治沙带、锁边林“四道防线”,坚决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在这场攻坚战中,内蒙古电力集团立足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主动作为,大力推进电网建设,优化电网布局,加强新能源并网消纳,截至今年4月底,内蒙古电力集团经营区域装机容量突破1.28亿千瓦大关,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6765.18万千瓦,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比重达到38.59%。
先后投产的伊和乌素、阿拉腾敖包、浩雅、敖瑞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挺进“沙戈荒”,建成国家第一批以“沙戈荒”为重点的大型新能源汇集站;充足的电力保障助力光伏治沙项目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治沙”的生态与经济双赢模式;良好的用电营商环境,让更多企业优质项目聚集黄河“几字弯”,电助黄河流域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以电折水”发挥电能精准计量优势,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地区高标准农田引黄滴灌用电需求……电力保障如同润物无声的春雨,悄然为黄河“几字弯”点缀青绿,为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着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在鄂尔多斯地区,内蒙古电力集团鄂尔多斯供电公司,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跟着旗帜的指引奔跑,全力发挥新时代“电引擎”作用,推动“几字弯”向绿而行。
光伏治绿 -向蓝海闪耀去
治黄少不了治沙,治沙少不了电力。鄂尔多斯的沙漠沙地面积几乎占了一半,于是在沙漠沙地架起光伏板,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光伏治沙新模式应运而生。但光伏发电无论在稳定性、持久性上都存在天然不足,那么不稳定的光伏电怎么送到全国各地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鄂尔多斯供电公司的主攻方向。
从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响至今,两年时间,鄂尔多斯供电公司紧抓机遇、加压奋进,建设包括蒙西基地库布齐200万光伏治沙项目配套线路工程、杭锦旗100万千瓦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配套接网工程等新能源接网、输变电工程,秉持“宁可让电等发展、不能让发展等电”理念,不断建强网架结构,提升新能源输送、消纳能力,用一个个变电站、一条条线路、一基基杆塔将不稳定的光伏电汇集升压后稳定送出,让全国人民共享“黄河之光”。
保电护绿 -向沙漠腹地去
工程治绿,铁塔银线进沙漠难,但这才是开头,设备有寿命,更何况是在风大沙大的沙漠里,谁来护绿?又成了下一个问题,而答案仍握在电力人手里。鄂尔多斯供电公司输电管理一处输电四班的辖区就在毛乌素沙漠,班组10人共计维护698千米的电力线路,其中31%深入毛乌素沙漠腹地,平均每人每年需要沙漠徒步40千米巡线巡塔。
从“与沙博弈”到“与沙共舞”,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截至目前,鄂尔多斯供电公司共计30余个基层班组或位于沙漠腹地、或工作业务涉及沙漠领域,时刻以百分百状态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春助灌夏抗旱,全力推进相关配网工程建设,解决用电“卡脖子”问题;推进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将绿色温暖送进客户家中;推进杭锦旗村级光伏帮扶电站项目高效实施,构建“光伏+村集体+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让“绿”真正在沙漠上留得下来。
服务助绿 -向人民心头去
黄河治理,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而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则可以有效遏制土地沙化,为黄河“几字弯”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达拉特旗白泥井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现场,一个个崭新的标准化台区由高高的杆塔和银线相互连接,一直延伸到田间地头,24台新增变压器、15台智能断路器以及3.4千米新建线路将投入使用,能够满足1.6万亩农田从播种到灌溉的全周期用电需求。
鄂尔多斯供电公司提升服务水平,持续跟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新增配变、增容改造配变等措施,全力加快高标准农田配套电力设施施工建设,同时安排电力服务员定期走访农户,对专用农排线路、农户抽水等电力设施进行全面“体检”,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在达拉特旗、杭锦旗、乌审旗、鄂托克旗……每一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都有电力人的身影,电动水泵扬起涓涓黄河水,浇灌着农田,而大片大片的植物根系紧紧抓住土地挡住风沙,将绿意延伸向黄河。
乘大河之势,扬电力之帆
鄂尔多斯供电公司在电网建设上下功夫、在保电护航上做文章、在提升服务上动真格,标注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电力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