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改革进行时 > 正文
改革赋能 真抓实干 全力服务自治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天然气、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已探明储量均排名全国前列,风能、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总书记对内蒙古能源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交给内蒙古要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等重大使命。自治区牢记总书记嘱托,先后提出“两率先、两超过”能源发展目标,明确“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能源产业发展优势,启动新能源倍增计划,我区新能源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在能源领域实现“十五个全国第一”(新能源总装机、新增装机、发电量,电力总装机、新增装机、发电量、外送电量,煤炭产量、煤炭外运量、煤炭保供任务量,煤制气产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绿电交易规模、煤制气产量、绿氢产能)。集团公司作为自治区直属电网企业,电网管理运行相对独立,网架界面清晰、结构完整,在交易机制等方面较为成熟,为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诸多先行先试的机会。

调控公司立足自身内蒙古电网运行指挥中枢职能定位,以本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有力抓手,坚持改革赋能、真抓实干,以“提总量、增占比、守效率”为目标,稳步构建全周期新能源运行消纳体系,采用多重手段协同发力,不断促进新能源安全高效并网消纳。

一是持续提升并网服务水平。

变革省地启动管理模式,跟踪新能源接网进度,提前制定服务计划,召开政策宣贯会,提供业务流程指引,实现启动管理要求同质化、流程全贯通、线上一次办,显著提升新能源场站并网服务质效。过去十年,全网新能源装机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15.3%。2023年,公司经营区范围内提前两年实现自治区提出的“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目标;2024年,新能源装机规模接连实现“五三二”突破(新能源、风电、光伏分别突破5000、3000、2000万千瓦)。截至2025年3月底,全网新能源装机规模再次实现快速增长,新能源、风电、光伏装机分别达到5770、3450、2321万千瓦。

二是持续提升运行管理水平。

开展预测专项提升行动,跟踪评估场站预测精度,提高预测更新频次,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日前预测准确率从88%提升至93%。创立日会商机制,精准研判风光资源变化,增强沙尘、寒潮等极端天气预警能力,形成预测偏差概率曲线,主站预测水平位列华北前列,为精益调度及消纳提供支撑。落实六类市场化项目政策要求,更新并网运行技术规定,配合研究市场交易细则,创新构建数字模型,严格执行风光制氢、微网与主网电力电量交互管理,促进市场化项目规范并网、平稳入市、良性运营。探索创新包头铝业“绿色园区+自备替代”融合一体化调度运行模式,推动新能源新型应用场景实践。

三是持续提升消纳利用水平。

结合发输变电工程建设投产,通过优化稳控系统策略、推广设备增容技术、滚动调整运行方式等新方法,提升网架汇集输送能力超800万千瓦;创新“不同运行分区、不同控制约束、不同改造需求”多场景煤电检修模式,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基础上,组织完成39台1201万千瓦煤电灵活性改造,增加煤电深调空间203万千瓦。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推动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形成反映供需的市场价格信号,发挥新能源发电边际成本低优势,引导发、用、储各侧主动参与绿电消纳。2024年,新能源发电电力13次刷新记录,最大发电电力破3000万千瓦,占当时全网发电出力的62%;发电量首次单月破百亿,全年破千亿,达111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1%,位列全国第4位;发电量占比达到27.5%,同比提升3.8%,消纳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3月底,全网新能源单月发电量连续五个月保持超百亿千瓦时,其中3月份发电量1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发电占比达到39.6%,创历史新高。

下一步,调控公司将继续树牢“三个理念”、履行“三个责任”,积极面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带来的消纳难题,不断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强化并网消纳和运行管理,继续全力服务自治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持续为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贡献蒙电调控力量。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播放 请点击下载后播放
责任编辑:
关闭
热点新闻

庆云500千伏变电站4台主变轮停检修工作完成

高空检修 守护“大动脉”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