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集团公司“科技兴电”战略部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聚焦体系升级、成果转化、标准引领三大方向,超额完成年度科技指标,为自治区能源转型和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提供“乌海智慧”。
全方位升级管理创新体系,引领高质量发展
科技项目管理全面规范化。建立“专职管理+全流程管控”机制,设立科技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实现项目申报、执行、验收全周期标准化管理。全年申报2025年科技项目6项,参与自治区级重大项目3项,项目完成率提升至95%以上,过程资料完整率达100%,获集团考核“绿灯”评价。科技投资超额完成再创新高。研发经费投入总额2.66亿元,实际完成2.49亿元,完成率75%,重点支持科技项目研发、绿电配套接入、智能配电房等前沿技术攻关。其中,虚拟电厂项目获自治区重大专项立项,矿坑重力储能完成关键技术调研,专家评估“技术可行性全国领先”。高端智库合作助力提质升级。与中关村院士专家委员会、内蒙古电力经研公司签订科技咨询战略协议,引入院士级专家资源。推动虚拟电厂“揭榜挂帅”项目立项,提出数字能源城市综合体建设方案,为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注入核心动能。
构建良好创新氛围夯实管理基础,创新实力厚积薄发
完善科创基础营造良好氛围。统筹调动科技创新力量新质生产力,修编《科研项目相关管理标准》,加大科创队伍激励奖励投入,全面释放创新动能,激发全员创新活力。开展TRIZ创新方法全员培训,承办乌海市创新方法大赛,员工参与率超90%,孵化专利3项、核心期刊论文2篇。对外彰显积淀实力,编写标准填补技术空白。充分发挥技术骨干优势力量,主导编制全国首个《分布式资源聚合智能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覆盖10类设备、6大功能模块,展现雄厚蒙电技术形象,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强势参与外部平台竞争,硬实力造就富成果。全年斩获省部级及以上荣誉30项,包括电力行业“双创杯”金奖、设备管理标杆单位等,14项成果获乌海市创新方法大赛表彰。
深耕做细重大项目与技术转化,科创成果取得新突破
虚拟电厂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针对乌海新能源波动大、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的痛点,乌海供电公司提出“城市级虚拟电厂”解决方案,整合分布式电源、共享储能和负荷资源,建成蒙西区域统一电力市场示范工程,预计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20%,年调峰效益超5000万元,项目入选自治区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谋划论证自治区首家矿坑重力储能项目。联合院士团队完成骆驼山、老石旦煤矿矿坑、甘德尔山斜坡重力储能现场调研,规划年储能容量500兆瓦时,提出“储能+生态修复”一体化方案,技术可行性获工程院院士高度评价,力争成为全国废弃矿坑利用示范项目以及自治区重力储能项目零突破。智能配电房技术落地应用。研发电力物联网标准化智能配电房,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故障预警准确率98%,运维效率提升40%,获评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设备管理标杆”。
2025年,乌海供电公司将以“科技突围”为主线,强基础重创新,结合乌海地域特点和实际应用场景,着力聚焦三个方向,加大科技项目的发掘与应用,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投入强度。
一是巧借外力、深化合作。依托院士团队,攻关虚拟电厂、重力储能核心技术,高质量完成自治区科技厅“揭榜挂帅”重点科技项目落地实施。二是注重成效、强化成果转化。成立产学研转化中心,推动智能配电房、凝露控制算法等5项技术商业化应用。三是加强科创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全年开展创新培训5场,孵化青年创新团队10个,力争专利突破10项。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乌海供电公司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为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