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电力集团电能计量公司“六线一库一平台”实质化运行,为推进人工智能与数据应用,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能源供电服务保障能力再添新彩,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时代新征程中的生动实践。
探路“六线一库一平台” 效率、性能双提升
全国首台(套)35千伏高压互感器自动化流水线、全国首套具有出入库互为备用功能的智能立体库房、全国首条终端通信模块自动化检测流水线、全国首个具备常规故障灾备检修等多系统运营模式的电能计量实验调度管理平台……
走进电能计量综合楼,科技感、智能感、未来感满满。计量实验调度管理平台正如身使臂,驱动载重300公斤的机器人将高压互感器从设备流转库抓取至检定流水线,外观检测、绝缘电阻、工频耐压、误差检定、激光刻码、下线出库、物资配送,全程智能驱动、一气呵成。
时间回溯到2021年,面对大力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市场对智能计量设备需求不断增长的大形势,内蒙古电力集团坚定深化改革决心,成立电能计量公司,并投资5.6亿元建设计量综合楼及“六线一库一平台”,积极构建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推动计量业务数智化转型。
三年改革创新路,经过紧张的施工建设和业务职能的逐步捋顺,“六线一库一平台”从一张图纸变为拥有多项创新突破、全国领先的计量设备自动化流水线检定检测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检定电能计量装置的模式。六条全自动检定线有效替代人力,缩减检定周期。以单相线为例,年检定能力提升1.36倍,人均检定量提升16倍以上。重塑计量装置供应链管理,打破地区、工程属性,实现计量装置资产在公司系统四级库房灵活动态零库存管理,设备存储、调配更加科学有序集约。电能计量实验调度管理平台通过高度集成的信息管理和自动化控制,与营销2.0、云用采等业务系统集成互通,以“数据+算力+算法”为基础,充分释放电能量数据要素价值,成功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
勇当改革排头兵,该公司从无到有,努力提升计量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智化水平,实现了区域授权到整体授权、分散到集约、人工到智能的“三个历史性跨越”,是内蒙古电力集团推进能源计量发展、技术服务革新的弄潮儿和骨干力量。
解码新质生产力 向新而进、向数而融
在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的大潮下,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先进技术提升电网服务能力是大势所趋,也是内蒙古电力集团推动“集约化”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着力点。
“软硬兼备”方可持续释放创新活力。电能计量公司持续加大科研创新力度,积极争取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技改项目、管理创新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90项,拥有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22项、获得科技成果奖18项……将电碳计量、AI智能监控、智慧物联等时下关注度最高、研究最热的前沿技术体系探索应用到了能源计量领域,加紧打造的多项营销服务大数据产品正在积极发挥出电力数据的政用、商用、民用、自用价值。
以“以电折水”数据产品为例,该公司配合自治区水利厅积极推进农业灌溉机井“以电折水”取水计量,有效解决了传统农业灌溉机井取水计量设施成本高、运行维护难等问题,受到水利部高度认可,作为典范在全国推广。
2024年12月,该公司主导起草的《电力数据资产高质量供给管理规范》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标志着内蒙古电力集团在数据资产管理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打造高级量测体系,筑牢电力数据基础;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强化计量业务数智化管理;深挖数据价值,推动开展数据交易业务,电能计量公司正在依靠科技创新,在能源计量、能源服务、能源数据领域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力争在电力行业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挺起为民“脊梁” “三个责任”坚定前行路
回顾该公司建设历程、计量服务迭代升级、创新成果研发应用,该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党建领航作用,在工程现场成立临时党支部,凝聚参建各方合力确保项目高效推进,组建“脊梁”共产党员服务队带头创新攻坚,推进保障每一项里程碑计划的如期实现,为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写下生动注脚,用进步突破回馈着蒙电人铸牢“三个理念”,坚定履行“三个责任”的艰辛付出。
单相电能表19.7万只、三相电能表5.66万只、互感器2.35万只,这组数据是该公司在建设期为保障煤改电、非电网直供电等项目加速推进,克服超常困难完成的计量装置检定供应任务。始终将服务民生放在首位,该公司强化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健全计量技术标准体系,有效提升民生计量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该公司积极探索跨行业、跨领域数据共享共用,产业行业景气指数、清洁能源供暖分析、房屋空置率等数据产品正在积极为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能源政策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