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铸就光明纽带

丁璐颖

2025年09月19日

上世纪三十年代,多伦是察哈尔省东部重镇,也是被日军视为攻掠华北、进逼平津的战略要地。1933年7月,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顶着飞机轰炸和机枪扫射,赤膊上阵指挥攻城。将士们无重型武器却前赴后继,最终收复失守72天的多伦,创下抗日佳绩。这场战役不仅在多伦播下红色火种,更将“不屈不挠、为国奉献”的红色精神融入当地血脉。

彼时的多伦古城,夜晚仅有煤油灯摇曳微光。即便后来建起柴油发电厂,也因功率有限难以覆盖城乡,让这片英雄土地上的人民对“光明照亮未来”抱有深切期盼。这份期盼在1985年终于照进现实。多伦电力人凭着锹挖肩扛的韧劲,将1条110千伏线路和1条35千伏线路从河北沽源县引入,彻底结束多伦无网电的历史。2007年,多伦实现户户通电。地处偏远的小迎风村通电当夜,电灯亮了整整一夜,鞭炮声在草原深处久久回荡。公吉诺村村民张五至今记得:“有了电,我安了村里第一台电磨机,邻里乡亲都来加工白面、莜面,靠电挣了第一桶金,日子才算真正有了奔头!”2008年,滦河220千伏变电站投运,彻底缓解供电压力,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劲动力;2015年,多伦地区10座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从人工操作到计算机管控的转变,让电网安全可靠性大幅提升。

红色精神滋养电网成长,坚强电网反哺老区发展。在“双碳”目标下,多伦县以电力为纽带,将红色基因转化为绿色动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集聚,走出一条“电”力全开的转型之路。近年来,多伦县围绕煤制烯烃循环产业基地、绿色制造产业基地等目标,通过电网升级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集聚。2022年以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汽车产业链转移等项目相继落地;2023年,明阳风电制氢、工业园区绿氢制氨等项目纳入盟级重点工程项目;2024年,四合光能8吉瓦高效单晶棒切片项目一期投产,总投资超20亿元。稳定的电力供应让多伦从传统能源基地跃升为“硅”基产业新枢纽。此外,依托稳定电网支撑,多伦县积极探索“新能源+传统产业”耦合模式。2025年,大唐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并网投产,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新能源制氢与煤化工深度融合的示范工程,开创了地区“绿电—绿氢—绿色化工”的全链条减碳路径。

夜幕降临,多伦古城灯火璀璨。从抗战时期的煤油灯,到如今数智化的“光明网”,电力人始终传承红色基因,让条条银线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光明纽带”,助力这片英雄土地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