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科学研究院
2025年08月08日
电力科学研究院作为集团公司核心科技支撑力量,深刻把握能源革命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战略机遇,聚焦主责主业,在科技创新、技术支撑、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系统推进改革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改革攻坚突围 打造科技创新“新引擎”
该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改革的核心驱动力,着力打通“产学研用”链条,提升服务集团战略的科技供给能力。一是集聚资源,加速核心技术突破进程。全力支撑内蒙古能源研究院、集团公司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有序推进集团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复评审工作,持续优化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在研各类科技项目达93项(国家级3项、自治区级20项),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挂图作战”动态管理,强化过程管控与目标考核。2025年,2项技术成果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项目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二是创新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创新推行“一试、二库、三节点”工作法,推动系统内首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试点落地,率先建立含12项成果的成果转化储备库及涵盖755项专利的知识产权管理库,严控科技项目立项、转化审核、收益奖励等关键节点,3项科技成果成功签订成果转化许可合同,有效破解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难题,为集团公司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产业化布局提供有力支撑与实践改革样板。
突出改革赋能 重塑技术支撑“新效能”
面对电力工业快速发展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该公司主动求变,全面提升技术支撑体系的系统性、精准性、前瞻性。一是改革引领,深化技术支撑模式变革。持续加强集团公司生产智能管控中心、安全监控系统建设,构建全流程闭环管控机制,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革新。配合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编制下发全过程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创新建立主网工程从规划可研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督体制。积极探索AI赋能监督转型,构建AI技术监督知识库,同时推动监督模式向“下沉一线、主动服务”转变。二是前瞻布局,抢占技术支撑战略前沿。紧密围绕集团公司重大项目落地和战略场景应用,积极开展同步调相机替代技术论证、构网型储能测试项目承揽等前瞻性研究。网内首次开展线路不同时停电互感参数测试,成功建立11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深化机制改革 激发人才队伍与经营主体“新活力”
人才是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市场化经营是提升活力的关键。该公司在人才引育和子公司发展上持续深化改革。一是靶向施策,破解复合型高端人才瓶颈。制定电科院人才中长期培养行动方案、提出五大行动12条举措,建立“双通道、三序列、四层级”人才管理机制,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坚强保障。构建高端人才引进机制,配合集团公司科技创新部,编制《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修订稿,健全全职博士后引才路径、岗位薪酬执行标准等制度体系,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畅通人才“引、育、留、用”通道。二是拓展业务,提升子公司市场竞争力。聚焦集团公司进军中国企业200强营收目标,在巩固院本部技术监督、技术服务市场的同时,着力培养代管子公司拓展业务板块能力,进一步提升营收规模和利润水平。规划布局科电公司入网设备材料检测基地、新能源装备部件检测基地,打造西北区域一流综合设备材料检测基地;拓展导地线检测业务,增强盈利能力,努力成为自治区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科技服务平台和集团公司国企改革的成功范例,为自治区能源转型升级和集团公司进军中国企业200强、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能源服务企业做出电科院新的更大贡献。
(电力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