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晖
2025年08月08日
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这片浸润着多元文化的热土上,民族团结的故事如黄河浪花般奔涌不息,在炊烟袅袅的村落与生机盎然的田野间铺展成动人画卷。土右供电公司用优质服务在这幅画卷中勾勒出浓墨重彩的民族团结印记,成为各族群众共赴小康路上的“光明守护者”。
走进土默特右旗明沙淖乡贺成全村,“黄河渔村田园综合体”如一颗镶嵌在黄河岸边的明珠,折射着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1座35千伏变电站、300余基电杆井然有序地环绕着贺成全村,成为这座总投资3300万元的乡村振兴标杆项目的最有力支撑。2022年,项目落成以来,便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支撑这多元业态蓬勃发展的背后,正是土右供电公司织就的坚强电网。
“当时定方案时,最难的是协调黄河滩涂地带的线路走向。”项目负责人胡志良回忆。在黄河滩涂这一特殊生态敏感区,供电线路的走向设计始终以 “最小干预” 为原则,将电网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该公司主动加强与相关单位对接,精准摸清滩区规划、产业布局等情况,综合考虑生态环境、负荷分布及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长远需求,先后深入现场勘察6次,参与政府专项会议8次,组织召开电力配套方案编制专题研讨会,多次细化设计方案,最终实现300余基电杆合理布局。
2021年,贺成全村全力打造集“渔家乐、民俗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体,但原有的两台580千伏安变压器已不能满足现有用电需求。特别是旅游旺季,“老”变压器频繁“罢工”,该公司及时为贺成全村新增5台总容量1100千伏安的变压器,用于线路改造。同时,以贺成全村为核心,对周边8个乡镇展开电网升级。
如今,每到旅游旺季,身着红马甲的包头供电公司(土右)鸿雁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沿着黄河堤岸逐杆检查线路,确保旅游季电力十足。
在吴坝乡朱尔个岱村的百果园育苗科研基地里,82栋温室大棚如绿色方阵整齐排列,18座单体冷库仓储着刚采摘的鲜果。在鲜果保存的关键环节中,冷库需保持0-4摄氏度恒温环境。针对冷库对电力连续性的苛刻要求,供电员工与基地负责人田立的一次“深夜通话”,成了定制化服务的开端。
“周师傅,冷库停电了!”今年春季的一个凌晨,田立焦急的电话引起了供电所值班员周德平的重视。若冷库停机,温度超过设置温度3小时以上,价值10余万元的鲜果就可能变质。17分钟后,鸿雁共产党员服务队抵达现场。周德平带着队员打着手电筒排查故障,发现是树枝被冰雹砸断后,又砸断了线路。服务队员一边迅速抢修,一边用备用发电机为冷库临时供电,让冷库温度在2小时内回落到 1.5摄氏度。
此后,该公司创新实施了“双电源+应急发电机”保障模式,用技术手段为果农的 “钱袋子” 上了双保险。
从黄河渔村到百果田园,该公司“量体裁衣”助力各民族群众携手构建起一条“多民族协作产业链”,在土默川大地上织就了一张“民族团结+电力保障”的温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