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灌团结苗 灯映石榴红

——巴彦淖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电力密码”

王馨伟

2025年05月16日

在“巴彦淖尔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狼山镇巴音村,挺拔的电力杆塔、错落的民居院落与各族群众的笑脸,共同勾勒出团结进步的乡村画卷。

5月,是全区“民族政策宣传月”,但对巴音村而言,民族团结早已融入日常。“杜所,今年农田地里的小麦长得可水灵,走,我带你去村里看看!”听到这熟悉的大嗓门,巴彦淖尔农垦供电公司小召供电所负责人杜保俊知道是村支书贺文军来了。这对“亲戚”经常到村里,与农牧民同劳作、话发展。

初夏时节,两人步行在巴音村四社牧民萨仁的麦田里,一簇簇小麦畅饮着“返青水”竞相生长,处处孕育着“希望”的色彩。

“杜所,你来了,今年的小麦多亏了你们电力新架设的灌溉线路,把电送到了地头,给小麦浇水,十分方便,浇灌以后小麦返青早,拔节快,肯定好产量。”萨仁看到电力人员的到来,赶忙迎了上来。

萨仁的热情,打开了杜保俊的话匣子。“是啊!各族人民扎根在哪里,电网建设就得跟进到哪里。2024年以来,我们紧密结合辖区各族群众实际用电需求,聚焦高故障线路整治和低电压治理,投入资金1.5亿元,有效解决了临河区11个乡镇、115个行政村、776个自然村、1.6万户居民的配变重过载、低电压频发等供电安全质量问题。”“那就是,我们现在用电再也不用愁了呗!”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间。

一路翠绿,一路景。不知不觉中,贺文军和杜保俊两人来到了党群服务中心驻村“石榴籽”电力驿站。当天值守的电力网格员们正在为村民讲解办电业务、提供用电咨询,让村民们尽享办电的便捷。

据悉,自2023年以来,依托村委会、村社区服务中心,该公司陆续在12个乡镇推广建设石榴籽“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通过“客户经理进村驻点+远程线上技术支持”的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便捷的业务咨询与办理、故障抢修、用电安全宣传等服务。这些被称作“电力驿站”的服务点,已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

在2公里外的民族团结主题长廊里,该公司“垦地有声”宣讲团与农牧民代表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民族政策宣传月”主题宣讲活动,朗朗上口的快板短句,感人肺腑的民族团结故事,获得阵阵掌声。像这样的主题宣讲活动,在村社里经常开展。宣讲从来不拘泥于形式,一张凳子,一群农牧民,用“土生土调”的语言,以快板、说唱、朗诵等“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将政策春风送入千家万户。

从麦田到社区,电力人与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在电网延伸处,在服务触达时,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悄然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时代之花。 (王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