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碳耦合 竞逐“双碳”新赛道

刘治超

2025年05月16日

每当企业消费一度电,碳排放随之波动。“算碳”“减碳”“治碳”,关乎人类能否守住1.5摄氏度的升温红线。

以电观碳 为碳排放统计核算提供支撑

今年初,位于包头市稀土开发区的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在内蒙古电力集团创新开展的电碳计量和碳金融评价中,以其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较低的碳排放量获得了AA级碳评价等级。

“以电折碳”是一种通过电力消费数据间接测算碳排放量的创新方法。去年以来,内蒙古电能计量公司通过构建“电-碳”关联模型,建立碳排放监测核算平台,利用电力大数据实时性高、覆盖范围广、准确性强的特点,建立用电量数据与碳排放的映射关系,实现碳排放的快速、精准核算。这一关键技术可追踪电力生产、传输、消费各环节的碳排放,覆盖发电厂、电网和用电企业全链条。目前,该平台在电碳查询基础上逐步拓展电碳监测、溯源、计量等20余项功能,并通过“以电算能、以能算碳”的电碳耦合技术,为参与电力交易的工业企业出具《电碳计量核算报告》3份,测算周期由年度提升至月度。

“用电企业通过参与我们提供的电碳服务,有效反演和推算碳排放情况,解决了企业自身碳核算成本高、时效性差、数据颗粒度粗的痛点,能够为其碳排放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内蒙古电力集团营销服务部计量室主任燕伯峰说。

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内蒙古电力集团充分发挥电力大数据优势,开展涉碳技术革新及管理体系变革,赋能产业链绿色升级,在“双碳”赛道上竞速跑。“目前,集团公司采取的碳排放测算方法是通过测算电力碳排放因子,用平均每千瓦时电碳排放的理论数值乘以总电量进行折算”,内蒙古电能计量公司计划管理部主管宋俊亮说,“未来我们可以根据发电结构和实时潮流分析来测算碳排放因子,通过数据汇聚共享、算法模型验证优化、交互接口建设等,多维度分析源网荷全过程碳排放来源及流动轨迹,提升碳排放数据时效性,推动电碳衔接耦合。”

目前,内蒙古电力集团正在牵头编制自治区地方标准《电碳计量与核算技术规范》,为电碳计量技术及成果应用提供制度支撑。

深化应用 促进绿色金融投向低碳产业

在“电碳”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的同时,内蒙古电力集团积极拓展涉碳业务应用场景,推动“电-碳-金融”协同发力,引导和促进绿色金融支持和投向地方产业绿色转型。日前,“碳评+金融”业务在自治区顺利落地,业务范围覆盖晶硅、光伏及有色金属等行业,业务资金规模已突破2亿元。

内蒙古电力集团创新搭建了碳金融评价模型,将企业用电(包含绿电)数据与经营数据相结合,综合用电企业所属行业能耗强度、单位能耗强度、能耗趋势、能耗稳定性、碳排放强度等方面6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通过加权求和得到能源金融评价指标总分得分,并评定企业“绿色”等级,呈现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情况,用于帮助用电企业降低贷款利率。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将碳金融评价模型纳入金融领域授信评价体系,作为开展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的必要性依据,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响应自治区‘助企行动’。”蒙电资本控股公司子公司蒙电商业保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程琛说。

未来,参与内蒙古电力集团“碳评+金融”业务,且符合自治区绿色金融贷款准入条件的企业,将获得银行低于正常利率50个基点的低息贷款,以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及绿色供应链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