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麦吟唱天元鼎 草原之声绎神话

——呼麦艺术在影视中的文化共振

安普新

2025年02月28日

在《哪吒2》震撼人心的天元鼎场景中,一阵低沉浑厚的喉音穿透银幕,如远古神明的低语,又似大地震颤的轰鸣,这便是蒙古族传统呼麦艺术在中国动漫电影中的突破性运用。导演以呼麦为天元鼎这一上古神器赋予灵魂,不仅让东方神话的厚重感跃然眼前,更使蒙古民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与东方神话深度交融。

天元鼎作为封印天地元气的核心道具,其视觉设计已极尽磅礴,但真正令其“活过来”的却是呼麦配音。呼麦特有的双声部共鸣:低音如地脉涌动;高音似天光乍破,完美契合了神器沟通天地的设定。当哪吒与反派争夺鼎中力量时,呼麦声随剧情起伏,时而如战鼓催征,时而如悲歌萦绕,以超越对白的感染力传递着宿命纠缠的壮志。这种“声音造境”的手法,让观众不仅看到了神话,更“听见”了上古神器的“声音”。

呼麦在影视中的运用绝非偶然运用。早在让·雅克·阿诺执导的《狼图腾》中,呼麦便与长调交织,成为草原狼群精神图腾的声觉化身;而在电影《马背上的婚礼》里,呼麦在此展现了蒙古族的文化特色及主人公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坚守。近年来,影视作品中更有多元尝试,其中《唐人街探案2》用低音呼麦作为背景音乐出现,营造神秘、诡异的氛围,增强影片的悬疑感和紧张感;《封神》则以呼麦为登基大典的场面添加庄重肃穆,令人心生敬畏。这些创作证明了呼麦既能守护民族文化根脉,亦可为中国电影丰富文化元素,展现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使我国电影在国际背景下更具文化内涵。

以往,内蒙古文化在影视剧中的呈现,多以“马头琴、蒙古包、那达慕”为代表,而呼麦艺术的创造性应用,标志着更深层的文化觉醒,它不再是被展示的“景观”,而是能够参与叙事建构的“主体”。当《哪吒2》让呼麦与道家神器共鸣,影视创作者真正触摸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内核。它的使用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感受到了内蒙古文化的深厚底蕴,增添了动画神话的厚重感。

此次呼麦在电影中破圈,印证着我国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展示的标本,已成为血脉觉醒的元素。当创作者以敬畏之心解构、以先锋之姿重组,最古老的声音也能激发现代叙事的化学反应。或许这正是内蒙古文化给予中国影视的珍贵馈赠,在技术狂飙的时代,让我们记得用中国传统文化为故事注入灵魂。

在未来的银幕上,会有更多如呼麦般“会说话”的内蒙古文化艺术元素,让马背民族的智慧与美学,在光影中续写新的传奇。

(数字研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