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鑫
2024年08月21日
为实现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能源服务企业的愿景,近年来,乌海供电公司乘“数”而上,牢牢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探索和实践基于AOM(自动化运营模式)的“数字职工”应用体系建设,向数字化要产能、向数字化要发展空间,以新技术催生新动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数字支撑。
“‘数字职工’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体职工,而是基于人工智能、RPA等技术所构建的数字化劳动力。它们能够模拟人类职工的操作,执行一系列重复、规则明确且耗时的任务。”该公司数字化部主管杨对红介绍,“它能够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不仅提高工作时间的利用率,还能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以“技”添动力 智能升级提效率
蒙电e联移动应用平台的上线掀起了移动办公热潮。乌海供电公司紧跟形势,在互联网端建设低代码平台,利用API集成接口接入蒙电e联,系统内首家实现通过延伸访问集团公司互联网服务区,统一网络出口,私有化部署移动办公应用系统、个性化应用定制开发,将各类线下流程搬迁至线上,摆脱地域、空间限制,确保电力重要数据安全保密。
该公司积极使用“数字职工”代替基层职工,将基层职工从复杂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以提升工作质量,减轻基层职工工作负担,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利用“数字职工”实现财务凭证自动上传,将财务人员日常需要10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十天流水凭证上传工作,压缩至2小时完成,效率提高了80%,准确率实现100%;利用“数字职工”汇总、计算全公司职工新闻作品奖励金额,将原本近24小时的工作耗时缩短至10分钟,效率提升99.30%。
低代码平台与流程服务自动化平台的建成,使得复杂的程序代码集成化,职工只需将使用的模块拖拽至相应的节点便可实现功能,简化了应用开发的难度,降低了应用开发的门槛,提升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乌海供电公司在低代码平台上线38项应用,包含临时停电申请、维护材料审批、车辆维修等应用场景,流程服务自动化平台上线26项应用,包含电表失流失压监控、停电计划录入、自动派发故障工单等涉及生产、营销、财务、物资等全口径业务场景。
多场景开花 提升服务满意度
乌海供电公司在利用“数字职工”提升工作效率、减轻职工工作负担的同时,更关注于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电网监控、客户工单响应等实时监控类作业,及时准确地发现故障用户、传递报修工单,第一时间处理用户停电故障,优化供电营商环境。
为提升95598客户工单派工的及时性和准确率,乌海供电公司打造了客服快响报修工单处理机器人,能够准确的将报修工单根据客户编号查询所在供电分公司,将工单派发至运维班组,极大程度提高了工单派发的效率,将原先需要3分钟处理的工单派发缩短至1分钟,效率提高66%,有效地降低了客户的投诉风险。
通过“数字职工”实时监控营销系统内电能表失流失压情况,将电能表异常客户的采集点编号、户号、相别、终端厂家等信息及时发送至运维人员及电力网格员,实现异常电表的及时处理,大幅降低了客户需求密度。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无处不在。接下来,乌海供电公司将继续加强系统资源整合,将分散、孤立的各类系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互补和增值,推动企业数字化建设迈出更大步伐、数字化保障能力实现大幅提升,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注智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