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东
2024年07月19日
谈到养生,许多年轻人都会说:“这是老年人的话题,我们现在身强力壮还用养生。”其实不然,健康也得从小抓起。它也是一种财富,得一点一点地积攒,就像学习一样,得一点一滴地勤学苦练,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
作为一名太极拳爱好者,站在健身养生的角度,我个人认为太极拳是最好的养生运动,也是我所追寻的养生之道。
其实,刚接触太极拳时,我也不太喜欢这种慢腾腾的运动。最初认为太极既不能防身也不能起到健身养生的作用,因为我早先练的是长拳,它让我肌肉发达,动作敏捷,我不相信还有比这更好的运动。几个月后,在教练的悉心教导下,从掌握基本要领到了解养生理论和技术知识等,让我重新认识了太极。
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搏击技艺的双重优点,尤其是它的健身养生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认可。它神奇的健身养生价值,源于它的动作要领都遵循了人体自然生理规律。首先从外形动作来说,打太极拳要求身体自然中正,头正颈直,微微上顶(术语叫“中正安舒、虚领顶劲”),上下一条线,不能前俯后仰,左右倾斜。不低头、不弯腰,两眼平视,胸内收、臀内敛,做到“三平一竖”(肩平、胯平、膝平、脊竖)。这样就使身体端正,脊椎拉直,精神上提,重心下降,防止凸胸驼背,身体歪斜,能保持良好的体型。还要求两臂两腿自然弯曲,似直非直,特别是两腿,不能挺直并且要不断地转移重心,主要用单条腿支撑体重。另外就是要以腰为主,整套动作都要在腰的带动下运转。打太极拳时动作要求舒展大方,“大开大展”,就像人疲倦了伸懒腰一样。这样就把全身的骨骼、肌肉、韧带都拉开,向上下左右前后伸展。所以打太极拳不但不会疲劳,反而越练越舒服,越松爽,越惬意,因而打太极拳的人,往往越打兴致越高。太极拳动作的显著特点是处处画圆,“非圆即弧”,四肢不断地旋转缠绕,首先是腰部转动带动四肢,四肢也在不断旋转。每次屈伸都是由腿而腰而臂,由肩而肘而手,由胯而膝而脚,一节一节推动出来的,都有个过程,并且是由里而外深层次的转动。总之,打太极拳时,每个动作都是在腰的带动下,全身每个部位都在连续不断地旋转缠绕,走圆画弧。“一动无有不动”,都同时协调地参与活动,从而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
其实,太极拳真正的健身作用不在外部,而在内部。打太极拳的重要要求之一就是“静”,排除一切杂念,什么工作问题、生活烦恼都抛得一干二净,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打拳上来,这样就使大脑得到了很好的休息,所以打起拳来,头脑特别清爽,心情愉悦。第二个重要要求是“松”。就是全身放松,不紧张,不用力,“松若无骨”。打太极拳要求垂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虚腋开裆、坐腕舒指,只有“松”,才能让肌肉放松,血管才不受压迫,血脉才会通畅。在“松”的基础上,加上意念,所想的部位就会逐渐发热、发胀、发麻,有蚁爬针扎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气感”。
从接触太极拳到现在,我逐渐体悟到它带给我的益处。首先是拳势柔美,柔中寓刚,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整套拳打下来周身轻松,就像刚冲完凉水澡一样舒服。其次练太极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一开一合把内气调动起来,气流在身体流动时,胀胀的、麻麻的,有点像针刺的感觉,就像是在做按摩一样。自打练太极拳以来,我很少生病。三是练太极使我轻松愉快,生活充实而有乐趣,它不仅给了我强壮的身体,而且让我精力充沛,还让我练拳的过程中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拳友,增加了人与人交往的机会。
太极拳的好处还远远不止这些,只是无法用更多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我始终钟爱着太极拳,喜欢沉浸在太极拳的操练中,它是我人生中的一种感悟,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也是我延年益寿的养生之道。前人总结,太极拳是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是身体放长的弹性运动、螺旋运动。常年坚持习练太极拳,还可以从中学习太极拳蕴含的太极文化,这正好也契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自2020年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全国甚至世界都掀起了太极热。“共享太极 共享健康”让太极拳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动人的光彩和魅力。
近年来,作为社会辅导员的我也多次参加了乌兰察布地区的太极培训班,并在当地组织太极拳爱好者开展辅导班,一边教,一边练,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交流中传授太极技能、传播太极文化,逐渐成为太极拳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受益于太极拳,共同促进太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乌兰察布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