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展五载 逐梦未来

郭香 张佩皎

2023年05月10日

时间镌刻出奋斗的年轮,记忆勾画出奋斗的轨迹。内蒙古电力航检事业开端于2004年,18载栉风沐雨,蒙电航检人用3158架次11万千米的直升机航检里程和无人机7万次的起降,实现了28万基杆塔的精细化巡检,300万张图片的巡检分析,检出缺陷近10万项。

矢志做内蒙古电网运维质效的“支撑者”“服务者”“推动者”,2018年1月5日,内蒙古电力航检分公司正式成立。蒙电航检人立足新起点,迈上新征程。5载砥砺耕耘,如今的航检公司主营业务已涵盖输电线路直升机巡检、无人机巡检,新建线路激扫验收、输电线路故障模拟分析、应急抢险,为施工勘测、工程验收、后期运维全流程电力设备健康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全面保障着内蒙古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为加快数字蒙电建设持续贡献着航检力量。

迎风启航·翼守蒙西

2004年12月21日,两架直升机从500千伏永圣域变电站停机坪启航,拉开了内蒙古电网航检作业序幕,内蒙古电力集团成为全国第二家运用直升机航检技术的电力企业。

此后18年间,蒙电航检事业经历了从租用直升机委托巡检到租用国网直升机自主巡检、再到直升机自主巡检为主结合无人机巡检的精细化航检作业模式。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航检管理体系,将直升机、无人机巡检作业及航检信息处理三大专业相结合,对蒙西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进行精细化航检作业和故障应急巡检。

时间回溯到2008年,经过前期4年的研究发展与经验积累,8名蒙电自培航检员成功使用机载光电吊舱开展可见光和红外同步巡检作业。自此,直升机巡检作为常规巡检手段正式纳入电网年度巡检计划。有了航检的强大助力,让曾经望山跑死马、人迹罕至的浩瀚沙漠、林原湿地、峻岭沟壑和黄河天堑变通途,彻底改变了电网巡检方式,缺陷检出率和精准率随之呈几何式增长、提升。

2012年,随着无人机首次亮相党的十八大保电现场,无人机的正式“入列”内蒙古电力航检事业羽翼更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无人机作为主要巡检作业方式被广泛应用到线路巡检、应急抢修、设备验收、塔上监护等工作中。无人机与直升机“双翼齐飞”实现了航检巡检作业的完美补强和默契配合。

彼时,无人机技术在国内尚未成熟,有关电力行业标准和技术流程更是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可参考标准和借鉴经验,蒙电航检人就在反复的实践摸索中研发自创。2015年国内首部输电线路无人机精细化巡检作业指导书在内蒙古电力诞生。无人机管理系列制度与作业标准相继推出,在规范作业流程的同时加强了安全隐患防控,为巡检质量上提出了明确要求,使无人机在电力行业得以健康发展,更好服务于安全生产工作。

同年,作为全国首家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航检视频信息分析与共享管理的企业,内蒙古电网实现了输电线路直升机、无人机巡检缺陷和影像资料的大数据分析处理。

2018年,航检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全面负责内蒙古电网输电线路航检、应急处置、设备维护、数据分析、无人机应用技术研究与培训管理等工作。

经过多年发展,航检公司建立了以“直升机+无人机、航检运行控制为支撑、数据处理为依据”的架空输电线路航检全覆盖作业模式。对处于偏远地区及人员到达困难地区的架空输电线路逐步做到航检作业代替人工巡检作业,实现了内蒙古电网220千伏及以上主干网架输电线路航检作业全覆盖。作业范围东起锡林郭勒草原,西至阿拉善戈壁,跨度2000千米,成为蒙西“四横五纵”500千伏主网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及自治区清洁能源“西电东送”战略的中坚力量。

2021年5月8日,航检公司购置的2架H125 型直升机首航起飞,内蒙古电网正式开启自有直升机、自主巡检方式。

以首飞为新起点,航检公司纵深发掘数据价值,扎实开展航检信息系统及生产精益化管理平台建设。系统化开展巡检数据AI检测工作,同步建立图像样本数据库,为人工智能测试平台提供支持。利用激光雷达点云等数据,重建三维场景,搭建内蒙古电网500千伏高精度数字地图。全方位开展网内航检作业技术监督,核查各供电单位无人机巡检、人工巡检、登塔检查数据质量,全面提升电网航检数据可靠性,为集团公司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到2022年末,直升机、无人机航检突破6万公里,巡检效率提高7倍。成功建立全国首家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航检模式,实现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适航区激光雷达扫描作业全覆盖、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航检全覆盖,航检视频同步回传至集团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航检信息管理系统成功上线,完成内蒙古电网数字化建模任务,建立网内首个激光点云数据处理作业队伍,AI缺陷识别应用进一步深化,输电线路智能巡检能力显著增强。

2023年刚开年,航检公司喜报频传:成功拿下全国无人机巡检人员评价基地执照,为提升自治区无人机专业能力建设搭建了优质平台。为集团公司承办全国无人机大赛提供坚强支撑,为促进行业无人机技能交流切磋和展示蒙电航检技术水平搭建了舞台。

拓荒前行·成就瞩目

4月13日,在第8届全国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高峰论坛暨2023年风光无人机智能巡检大会上,内蒙古电力航检公司斩获两项“金巡奖”。并面向全国各地的行业大咖、专家学者分享展示了内蒙古电网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在隐患排查、基建验收、线路改建扩建、特殊地区气象下应急巡检等方面的应用。

这只是内蒙古电力航检公司在航检作业领域取得的众多成就和荣誉之一。建立全国首家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航检模式,实现内蒙古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适航区激光雷达扫描作业全覆盖;参与三部电力行业标准和两部中电联团体标准编写;推进直升机激光扫描建模,航检作业精准度与工作效率全面提高;以直升机、无人机双作业模式对新建线路开展激光雷达扫描验收工作,立体协同巡检模式融入全流程管理体系。

拓荒前行是航检人的特有标志。无论是2004年作为国内第二家应用直升机航检作业,还是2012年无人机航检作业的全面铺开,内蒙古电力人都走在先行者的行列。

拓荒前行即意味着要面对的是行业的空白,没有可借鉴的方法,没有考量的标准和规范流程。蒙电航检人在工作中找问题,用问题打开思路,把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作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重点,勇当电网航检事业的探路者。先后研究出了“起降场能效评估法”、“对调式巡检法”、“五点巡检法”。为了将航检工作做细做深,研发输电线路直升机精细化巡检作业技术,换装“skyeye”型高清机载光电吊舱系统,在全国首创“航检视频截图分析法”,为精细化航检奠定了基础。将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应用到直升机通道巡检作业中,获取到了与线路完全一致的通道情况和线路情况,实现非接触式测量和通道环境变化监测。

2018年至2023年,5年间,航检人积极寻求创新突破,通过新技术新方式研发应用,实现内蒙古电网13个首次:

2019年,首次在全网范围实质性开展直升机激光雷达扫描作业。

2019年,首次将直升机航检作业技术运用到基建验收工程项目,开创国内领域先河。

2019年,首次在运行线路无人机全自主智能巡检,成功打开了无人智慧巡检的新模式。

2019年,首次通过独立申请空域自主操作实现固定翼无人机全自主全流程的巡检工作。

2020年,首次开展无人机碳纤维导线巡检,为导地线空中巡视打下来坚实的技术及理论基础。

2021年,首次采用自有直升机开展作业。

2021年,航检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行,统一网内设备运维管理的数据源,保证数据互通与可靠性。

2022年,首次组织开展配网无人机自动巡检应用,编制智能配电网实践成果、配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技术方案,为内蒙古电网无人机自动巡检全面推进提供技术基础。

2022年,首次开展抽水蓄能电站直升机激光雷达扫描应用,有效拓宽航检业务覆盖范围。

2022年,开始以直升机、无人机双作业模式开展输电线路激光雷达扫描验收,缩短验收周期,降低运维压力,获取精准测量数据。

2022年,首次完成内蒙古电网220千伏及以上适航区线路激光雷达扫描全覆盖,全面达成内蒙古电网数字化建模工作。

2023年,开始对12家供电公司开展航检作业现场查验监督,全面提升网内航检作业技术规范。

旗帜领航·使命必达

深夜,毛鹏飞还在电脑前飞快“码字”。全国无人机大赛在即,毛鹏飞和他的团队“挑灯夜战”对方案进行最后的优化梳理,迎接第二天全国各地的无人机航检专家共同敲定赛事方案。

2016年9月,集团公司首个无人机班组成立,毛鹏飞任第一任班长。同年10月,毛鹏飞的团队代表内蒙古电力参加全国无人机技能大赛一举摘得团体二等奖和个人第二名,自此全国开始关注到了内蒙古电力无人机技术,全国无人机年会、输电年会的邀请函纷至沓来。毛鹏飞回忆:“第一年参加年会只有看热闹的份儿,第二年安排我们最后一个发布课题,算是有了课题发布的机会。第三年作为第三家进行课题发布,到现在每年全国性的、无人机行业的各类交流会、标委会启动,我们都在受邀之列。”

2022年中国第九届输电技术大会,毛鹏飞作为特邀专家代表内蒙古电力方阵坐到了会议桌C位。以毛鹏飞为代表的第一代航检人,拓荒前行,见证了十年砺剑,从入列到C位的光辉历程。

黎明时分,身在乌兰察布商都县执行巡检任务的B-722F机组航检员李金浩早早起床整理内务,按例提前45分钟到达起降场。大到灯光、发动机、尾桨、吊舱设备,小到进气口、螺丝螺母和各个精密部件,机组成员对航检设备进行了逐项细致检查。准备就绪,随着螺旋桨启动的轰鸣声,直升机升空。

4平米的舱内,前排两位机长专注于操控飞机行驶到指定线路。李金浩和他的搭档也是他的入门师傅徐高鹏,一个用长焦照相机对准杆塔进行定点拍照,实时记录缺陷数据,一个通过手柄灵活操控着悬挂于直升机底部的45度全国首创吊舱机扫设备,让对杆塔及线路走廊进行全方位的红外及可见光同步扫描录像。平均用时30秒到1分钟,1基常规杆塔上数百个零部件的状态已被精准扫视记录。

在飞行中必然存在抖动、噪音和因失重导致的高空眩晕干扰,可就连差之毫厘的螺栓松动和轻微的瓷瓶裂纹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3个小时的巡检,徐高鹏共拍摄了500余张图片,李金浩全程采集了杆塔影像。落地后,他们第一时间将数据交由运维班同事进行复检、解析,缺陷当天汇报公司总部,确保“当日数据、当日处理、当日反馈”。以李金浩为代表的第二代航检人,如今已成长为骨干力量。面对日渐庞大的任务量和全年280天以上的飞行日程,他们传承工匠精神,将1100余种缺陷类型牢记于心,专注飞好每一航次,确保不遗漏每一条缺陷。

“近年来,随着航检作业量极速增加,巡检数据成几何级数增长。面对庞大的数据信息量,为保证生产作业中实现对航检数据的快速查找,我们研发了航检数据硬盘快速查询体系。”在航检公司年度QC发布会上,工作刚一年的航检新兵陈宏羽自信地展示了团队研发成果。“安全检查完毕可以起飞!”刚入职半年的女航检兵张璐,顺利通过岗前培训考核,动作利落地完成了登机前全部准备工序,跟着师傅开始当天的航检任务。对以陈宏羽、张璐为代表的航检新青年来说,航检事业充满未知和挑战,他们虚心跟师傅学,主动尝试干,勇于实践创新,让蒙电航检事业未来可期。

毛鹏飞、徐高鹏、李金浩、张璐、陈宏羽代表着为内蒙古电力航检事业不懈奋斗的三代航检兵,而他们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根本依靠是党组织。

党的旗帜引领方向,红色基因一脉相承。时空隧道穿越回5年前,航检公司党委和公司同步组建成立。聚焦为航检事业快速壮大发展培根铸魂,该公司党委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按照“一支部一特色”的工作思路,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直升机航检管理部党支部积极创建“航检路上党旗红”党建文化品牌,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中心工作。无人机管理部党支部打造“航检之翼”党建文化品牌,促推无人机业务全面提升。

在重大保电现场、重要生产任务现场,航检公司充分发挥党员突击队、青年先锋队、巡航逐梦志愿者服务队作用,让党旗在航检路上高高飘扬,确保生产工作在哪里,战斗堡垒作用靠前延伸到哪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哪里。

聚焦“双向培养强队伍”目标,把党员培养成生产创新业务骨干,把生产创新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在每一次突击冲锋,每一次创新研发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团结带领职工攻坚克难,让“拓荒前行,使命必达”成为蒙电航检队伍固有的精神品格,练就了过硬的作风,造就了过硬的翅膀,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2023年集团公司“两会”指出:未来5年,集团公司电网投资将达到1450亿元。随着电网建设的提速,电网规模将越来越大,输电线路将不断延伸至“沙、戈、荒”区域,对输电线路的巡检模式、效率、精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也为航检公司因时因势拓展核心业务、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创造了机遇。振翅高飞启新程,新时代航检人将不忘传承,不畏艰难,不断向前,为内蒙古电力高质量发展赋能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