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说蒙电 > 正文
扎根群众“家门口” 实事办到“心坎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巴彦淖尔供电公司坚持以“人民电业为人民”为企业宗旨,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融入日常服务,将一项项惠民举措,转化为群众可观可感的温暖实绩,让优质服务真正“暖”到心坎、“亮”到角落,书写出一份有温度、有力度的民生答卷。

“小马扎”承载“大民生”

几把“光明小马扎”,一本厚重的《民情日记》,串联起的不仅是供电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是直抵人心的温暖桥梁。

“以前缴电费要专门跑营业厅,现在好了,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拎着小马扎,坐到院子里,一边唠嗑一边就帮我们在手机上办妥了!”临河区惠民社区的王大爷话语中满是欣慰。

该公司坚持“群众诉求在哪,服务就延伸到哪”,将电力服务前移至小区院落、居民楼前,把“移动服务站”扎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电力服务员不仅是政策宣讲员,更是民生倾听者——他们以“拉家常”代替“坐等上门”,把电费优惠、政策红利讲清楚、算明白,让“惠从何来、恩向谁报”深入人心。依托“社区-服务点-电力服务员”三级联动与“双网融合”微信群,实现24小时在线响应、停电预警及时推送。在每周的“光明敲门行动”中,老年群体被列为重点对象,服务队主动上门,搭起一座座电力“连心桥”。

一本《民情日记》,记录的不仅是千余条用电需求、百余条优化建议,更是居民“微心愿”与社区“微服务”的真实见证。针对日记中高频出现的“老年人缴费难”问题,党员服务队每月携带移动POS机定时上门,并“手把手”教会老人使用“蒙电e家”APP。独居的张阿姨子女不在身边,过去每月都为缴电费发愁,如今服务队每月准时上门。她感动地说:“这些孩子真贴心,真是把我们的难处放在了心上。”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服务”,离群众越近,群众的心就贴得越紧。

“老居民”迎来“新生活”

随着临河区一建楼小区最后一块智能电表成功联网,标志着第二批临河区城镇老旧小区供电改造工程提前15天顺利收官。这项重点惠民工程,标志着27个老旧社区、超万户居民彻底告别了线路老化、电压不稳的用电困境,正式迈入“用电安全有保障、大功率电器放心用、指尖缴费更省心”的全新用电时代。

该公司紧紧围绕“民生优先、服务为本”的政策导向,以“全链条更新、全维度提质”为目标,为老旧小区精心构筑了一张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强韧网”。通过全面新建与改造低压电缆及架空线路,相当于为区域电网置换“新血管”、重塑“新骨架”,则为家庭用电添上了一道“安全锁”。

在工程推进过程中,该公司始终将“民生服务”摆在首位。客户经理在前期踏勘阶段逐户走访、倾听民意;施工中推行“错峰作业”、配备应急发电车,全力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工程结束后,更主动上门“手把手”教学,确保大家从“改得好”顺利过渡到“用得顺”。

如今,漫步在改造一新的小区中,曾经杂乱缠绕的“蜘蛛网”电线已不见踪影,整齐的线缆与崭新的设备共同勾勒出清爽、安全的社区天际线。已经居住30年的张大爷感慨道:“这老房子,现在用电和新小区一样舒心!”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播放 请点击下载后播放
责任编辑:
关闭
热点新闻

电流奔腾 传递民生温度

绿色出行 续航无忧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