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五原大地,金色葵海与银色输电线路交相辉映。回溯1940年3月,傅作义将军在这里指挥的“五原大捷”以雷霆之势痛歼日伪军,一举收复五原,成为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个收复失地的战役,彻底粉碎了日军西进的战略野心,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士气。如今,硝烟早已散去的古郡五原,银线交织、灯火阑珊,为“塞上明珠”增光添彩,书写着革命老区浴火重生的崭新篇章。
从星火微光到电流初涌
从烽火硝烟到万家灯火,五原地区的电力之路是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及强的奋斗征程,而真正的光明蜕变始于改革开放的春风,特别是国家启动大规模农网改造以后,纵横交错的网架如强劲血脉,涌向闭塞的乡村。目前,巴彦淖尔五原供电分公司担负着全县工农业生产及8镇1乡1农场、117个行政村22万居民的生活供电任务,营业区总面积2544平方公里,综合电压合格率高达99.88%。澎湃电能为这片沃土注入了活力,机井通电工程让万顷良田告别“靠天吃饭”,粮食产量连年攀升;电力驱动的农产品、葵花加工企业在乡镇遍地开花;以提升“获得电力”水平为目标的供电服务,持续加大“三零”“三省”服务,仅2024年全县新增农产品深加工小微企业就达37家,昔日单一的农业经济版图被重塑,乡村特色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从电网筑基到沃野粮仓
近年来,五原县作为“中国葵花之乡”,凭借百年种植传统和全产业链布局,将“小瓜子”做成产值超20亿元的“大产业”。为助推县域经济加快腾飞,巴彦淖尔五原供电分公司完成12个农网改造项目,惠及5个乡镇合作社;支持三胖蛋建成数智化工厂,电能质量提升至99.99%,保障10万吨仓储物流“不断链”,定期为园区用电设施进行全方位“体检”,确保园区生产用电安全稳定供应;助力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研发的SH363等新品种使亩产提高20%,带动5万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
此外,为满足当地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巴彦淖尔五原供电分公司超前规划,建成投运多座35千伏变电站,形成环网供电格局,使稳定可靠的电能成为五原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核心引擎,让“河套粮仓”的丰饶更添高效与保障。
从绿电赋能到生态惠民
近年来,随着“煤改电”工程“确村确户”顺利推进,清洁取暖工程成为一项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巴彦淖尔五原供电分公司投资“煤改电”工程2.3亿元,深化“双网融合”服务模式,将92名前端客户经理与政府948个网格一一对应,主动上门解读电价政策、能效对比等客户关切问题,全面完成12817户“煤改电”客户接入工作,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提升民生福祉增添助力。此外,该分公司全力推进自营充电桩建设,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实现174把自营充电枪通电上线运行,填补了五原县“乡镇无公用充电桩”的空白,为县域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曾经,五原大捷的烽火照亮了民族救亡的希望;如今,纵横阡陌的银线为这片红色土地注入不竭动能,向着更加富饶、绿色、开放的未来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