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正文
青山烽火映初心|我的亲人是英雄⑥

2025年,是我的姥爷程林彬离世十周年,望向城市东南巍峨的蛮汉山,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那些浸满热血与信仰的故事,愈发清晰地在眼前铺展。

投笔从戎-舍弃优渥赴烽火

1937年冬,日军铁蹄踏碎晋西北宁静,贺龙率领一二〇师在三井村和麻子界沟战斗中歼敌二百余人,收复岢岚、五寨、神池三县。捷报传到姥爷家乡时,他正以不脱产民先队长身份组织群众宣传抗日。目睹过日军暴行,听闻抗日胜利消息,这位过着优渥生活的青年再也坐不住,不顾家人劝阻,报名参加党的抗日动员总会在岢岚举办的军政干部学校,脱下绸缎衣裳,换上粗布军装,加入革命队伍。

半年学习中,《论持久战》是每日主课。姥爷在手稿中写道:“毛主席的话像钥匙,打开我心里的迷局,让我明白抗日报国需走持久战之路。”此外,瞄准、射击等军事训练,让他从“地主家少爷”快速成长为能扛枪打仗的战士。1938年冬,得知李井泉支队挺进大青山、攻克乌兰花,组织号召学员奔赴敌后,姥爷主动报名:“我去塞北,去敌人最猖狂的地方!”

1939年正月初六,姥爷随160余人的干部队伍,在六支队“毛连”护送下从岢岚北上。他们日伏夜行,白天躲山沟,晚上借夜色行军,日均路程近百里。山路崎岖,众人脚掌血泡叠血泡,疼痛钻心。夜间行军为防暴露,不准说话、不准有光亮,大家用背包带互相拴着,有人拉着马尾巴走。即便如此,“到敌人后方去”的信念仍点燃众人斗志。

历经十多天风雪跋涉,队伍突破敌人封锁,在塞外凉城厂汉营附近与游击队会师。因他在行军中表现出的坚定勇敢,组织安排他留在蛮汉山——这片连接大青山革命根据地与晋绥根据地的战略要地开展游击斗争。“服从分配,决不辜负信任!”姥爷的回答掷地有声,此后,蛮汉山的每道山梁、每条山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扎根敌后-枪林弹雨中筑堡垒

蛮汉山的敌后斗争,堪称“在刀尖上讨生活”。姥爷最初任归凉县五区动委会政治指导员,动委会既是发动群众的“主心骨”,也是支援抗战的“补给站”,要组织群众参军、征收粮款、管理司法,还要组建游击武装应对敌人“扫荡”。当时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部分国民党队伍愿联手抗敌,归凉地区抗日救亡工作红红火火,老乡送粮送衣,青年争相参军,妇女也组织做军鞋。

1939年春,数千敌军对蛮汉山发动“梳篦式”大扫荡。姥爷与战友分散突围,他藏好战马,孤身山顶观察敌情。靠着群众掩护和对地形的熟悉,他多次躲过搜捕。此次扫荡惨烈,四十二团团长王珍、归凉县委书记张治华等多位战友牺牲;游击大队长白清泉身中数弹,仍催促姥爷带同志转移。绥东工委书记白成铭来看望时,带来油印的《党员须知》,宣布他提前转正。1939年阴历正月,在油灯下,姥爷举起右拳,成为正式中共党员。

1940年,姥爷调任归凉一区区长。一区范围广,蛮汉山主峰在境内,且敌伪据点遍布,斗争环境恶劣。有人调侃他“娃娃区长”,姥爷笑着回应:“打鬼子不分大小,我靠群众!”这年五一,他接到护送30余名蒙古族青年赴延安学习的紧急任务。他立刻筹备棉衣、食宿和干粮,邹凤山营长带队送青年到乔崞窑村时,老乡自发组织欢迎会,歌声掌声在山间回荡,姥爷称“那是敌后岁月里最暖的一天”。

锄奸反霸-铁血丹心护百姓

敌后斗争既要应对日寇“扫荡”,也要铲除汉奸走狗。岱海滩毛不浪乡伪乡长刘旺,帮日军搜刮民财、告密,老乡敢怒不敢言。1941年元宵节,得知刘旺回家过节,游击队迅速行动制服刘旺。恰逢老乡街上闹红火,姥爷决定就地开公审大会。揭露刘旺罪行后,老乡们纷纷控诉。姥爷以归凉县政府名义,将刘旺处决。消息传开,周边乡公所和地主主动送粮送款,一区征粮工作再无阻碍。

西厢黄地乡伪乡长李成更狡猾,吹嘘八路军怎样都抓不到他。1941年夏秋之交,得知李成回家,姥爷选十余名精干战士骑马前往。敲门时谎称借马,待李成开门,姥爷说:“没好马,你骑马送我们一程!”随后给李成两条路:要么买好马、补齐粮款,要么步刘旺后尘。李成吓坏了,很快送来大白马和拖欠粮款,从此再不敢替日寇卖命。

生死考验-绝境之中守信仰

1941年底,频繁战斗和饥寒交迫的游击生活让姥爷病倒,确诊斑疹伤寒。养病期间,一区新任区长杨泉叛变,诱骗20多名战士被敌人机枪扫射杀害。姥爷不顾病体,拄着棍子寻找失散同志,重建游击队。1942年,日寇对蛮汉山大规模封锁,妄图困死抗日武装。姥爷因营养不良和劳累过度,一只眼睛完全失明,但仍带领游击队用“换防”战术:敌人上山“扫荡”,他们就下山征款、袭扰小股敌人,用缴获武器武装自己。

1943年初,姥爷离开战斗四年的蛮汉山,赴晋西北后方治疗并到党校学习。回首望去,他心中满是不舍,那里有战友、有救命的老乡和流血的土地。后来,他历任多地多职,为太原战役运物资、为抗美援朝建后方医院、参与包头钢铁基地建设,离休前还为丰镇电厂选址筹谋。2011年,他获正省级医疗待遇。2015年7月,家人遵照其遗愿,缴纳一万元特殊党费。

姥爷曾与战友在蛮汉山顶约定,等打跑鬼子,一起去归绥城吃莜面、喝烧酒。可许多战友没能看到新中国,姥爷也在十年前化作青山的一部分。蛮汉山依旧矗立,将烽火岁月刻进山石。姥爷出身地主家庭,却放弃优渥,选择最艰苦的抗日游击路,只因追随共产党,想“把侵略者赶出去,让老百姓过安稳日子”。如今,归绥城成了繁华的呼和浩特,蛮汉山下炊烟袅袅,人们安居乐业。烽火虽远,但青山记得那些年轻的笑脸与滚烫的初心,时刻提醒我们:不忘来路,方能前行。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播放 请点击下载后播放
责任编辑:
关闭
热点新闻

阅兵场有你们 保电场我们在

保电中蒙博览会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