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刘波大学毕业进入内蒙古锡林郭勒电业局电能计量中心,成为一名装表接电工。师傅告诉他要做一名称职计量人,就要时刻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准则。从此,一顶安全帽、一身藏蓝工作服、一辆黄皮卡,陪着刘波走遍了广阔的锡林郭勒,倾心倾力为百姓解决计量难题。
技能比武赢挑战 崭露头角作表率
刚入职,刘波就赶上了锡林郭勒地区自动化远程抄表系统建设的攻坚期,25万平方公里、40多座变电站、370多条线路和4000余户高压客户,人工抄表时效差是电能计量人早想消灭的痛点,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刘波的心中,种下了投身能源计量改革发展的“火种”。他主动请缨参加采集终端安装联调工作,顶着严寒跟着师傅们边学边干,很快成长为技术骨干,随着一台台采集终端成功上线,编织了一张张为百姓服务的采集网,“数从网上跑,人在监控屏前坐”,锡林郭勒地区实现了传统人工抄表到自动化远程抄表的跨越。2016年,参加工作仅5年的刘波在内蒙古自治区电力行业技能竞赛上崭露头角,取得了电能计量个人第二名的成绩,为身边的青年职工做了表率。同年,刘波代表自治区参加中国技能大赛装表接电工决赛。他憋着一股劲儿,“我们要为自治区电能计量好好的‘代言’一次!”踏上全国的赛场,必定高手云集,为了贴近赛场实战,三伏天里始终“全副武装”训练,每个实操项目下来都是大汗淋漓。为提高装表接电的实际操作速度,他每天拧无数次螺丝刀,弯无数次铜线,高强度的训练一度使手上的皮肉开裂,但他仍坚持不懈,在最终的决赛里,内蒙古代表队取得了团体第9名的历史新成绩。
从“0”到“1” 弯道超车勇突破
2022年,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能计量公司组建成立。彼时的内蒙古电网还没有一条电力计量器具自动化检定流水线,长期以来,盟市供电公司计量中心检定产能不足、大量重复劳动导致效率低下、出错率高、高电压大电流人工作业安全隐患大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反观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国内大部分网省公司早已在多年前实行电能计量省级集中检定、统一配送的工作模式。同年,电能计量公司开始筹建自治区“六线一库一平台”自动化检定检测检测系统。刘波作为项目建设核心团队成员,牵头开展电能表自动化检定项目建设,刘波带领团队从无到有,外出学习取经、勇提解题思路,摸索制定计量自动化检定系统研发方案,深度参与系统的建设与优化,在探索最优方案的道路上从不言放弃。2024年7月内蒙古首套电能计量装置自动化综合检定检测系统研制成功。全国首台(套)35千伏高压互感器自动化流水线、全国首套具有出入库互为备用功能的智能立体库房、全国首条终端通信模块自动化检测流水线、全国首个具备常规故障灾备检修等多系统运营模式的电能计量实验调度管理平台……刘波以不甘落后、不服输的精神,带领团队实现了创新突破,让自治区能源计量“弯道超车”。电能计量检定检测减少人工80%,年检定能力提升1.36倍,效率提升16倍,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贡献了计量力量,为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能源供电服务保障能力再添新彩。
坚守初心砥砺行 数据淘金展作为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庞大的的能源信息数据涌入电力系统服务器。为了更精准的为客户提供用电服务,他率先做起了数据的“淘金人”。从一只电表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到一项业务的时间节点、进度流程,再到一个平台的数据整合、分析比对,如何发掘各项枯燥数据之间的联系和变动?他开始动起了脑筋。他带领团队建设《营销及采控系统数据融合分析与应用平台》科技项目,并根据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主持设计出程序模型和筛查逻辑,从海量数据中自动、及时发现客户用电异常问题,为客户用电提供了降本增效的服务。在基层服务过程中,他发现营销一线人员经常因为计量错接线判断和退补电量计算而犯难,他利用业余时间自行开发了Python程序,使得基层供电服务人员计算用电差错电量效率提升2倍,计算准确率达99%。作为公司创新带头人,他坚守初心砥砺前行,近年获得国家级创新奖1项,自治区级创新奖2项,电力行业创新奖2项,专利及知识产权4项,发表电力营销专业著作12篇。
“人民电业为人民”,作为一名从产业工人队伍培养成长起来的青年党员干部,刘波时刻牢记宗旨使命。面对民生用电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的要求,高效供应电能计量装置迫在眉睫,但计量装置资产属性繁多,使用不灵活。他带领团队构建了集约化管理模式,解决了基层供电单位在资产管理上的难点和痛点,实现了设备的去“工程属性”和“地域属性”,降低采购成本4000余万元,提升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和调配效率,2024年高效为煤改电、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民生用电供应电能表48.78万只,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深耕自己”,未来同千千万万的电力人一道,用青春芳华守护着万家灯火,为自治区绿色电网建设和清洁能源发展持续作出计量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