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哈拉沁水库的晨光穿透大青山薄雾,内蒙古电力集团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的输水管道正将一池碧水揉碎成万千晶亮的水珠,这些跃动的精灵奔涌着在水轮机叶片上奏响绿色变奏曲。十年间,这座北疆绿电“稳压器”以年均节水270万立方米,在黄河流域生态版图上镌刻下精打细算的现代治水密码。
十年前,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也就在这一年,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正式投产。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将节水行动纳入“六个行动”,全力完成好“五大任务”。内蒙古电力集团将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的殷殷嘱托化作行动指南,交上节水行动的答卷。
站在当下,听未来的回响,节水行动的布局在电站建设初期已在考虑之中。料木山腹内152米深处,呼蓄电站的建设者正在建设地下厂房渗漏排水系统,“三位一体”的水循环利用系统像一块海绵,将机组、岩体、坝体渗透、雨水倒灌等边缘水资源尽数回收,每年47万立方米的再生水量,相当于为内蒙古再造188个奥运标准游泳池。
十年前,建设团队将上水库防渗方案从传统钢筋混凝土变更为改性沥青混凝土时,呼和浩特山区的极寒气候正在考验着这项创新极限。在零下35摄氏度低温中,库盆成功抵御冻裂威胁,将库盆渗漏量压缩至理论最小值,该项技术突破了国内零下43摄氏度的低温冻裂纪录,并通过往下水库大坝两侧帷幕灌浆的方式封补与基岩的缝隙,科技创新重新定义“滴水成金”,为北方干旱地区打造出可复制的工业节水样板。
在地下厂房的幽深处,呼蓄电站的工作人员正在严格落实“三级四检”维护体系,通过每日对电站金结闸门系统定期报验维护,以日常、月度、季度、年度周期试验校验为针脚,编织起覆盖闸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网络,将每一滴拦砂库库水锁在防渗系统之内。
翻开呼蓄电站十年间的蓝色账单,交织着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的双轮驱动,致力打造北方干旱地区抽水蓄能电站节水示范工程。该电站设计之初,每年的补水量达313万立方米,然而,通过系统性的节水措施,平均每年实际补水量达45万立方米,补水量较设计值降幅达85.6%。
年均节水270万吨,约占西湖的五分之一,可供3.7万人一年生活用水。从“节水优先”的国家方略到“六个行动”的北疆实践,这些“抠”出来的生命之源,让内蒙古的天更蓝,水更碧,山更巍,见证着“责任蒙电”绘制北疆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