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DeepSeek火爆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能源企业快速落地生根,成为推动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业务领域的落地方案,完成AI技术从实验室到生产场景的跨越,成功孵化出自动化班“AI自动化图库维护员”和“AI工作票检查员”2个AI数智员工。
在DeekSeek等大模型陆续在各供电公司本地化部署之际,该公司探索人工智能在具体业务落地的可能性,最终确定AI参与自动化系统图库维护与电力监控工作票审核两个应用场景,让AI以“数字员工”的身份进入工作现场,成为班组提质增效的“新引擎”。
AI助力图库维护,复杂规则轻松应对
以往,班组在接收到大量电网信息点表后,需要采取人工方式,按照复杂的规则将其转换为系统导入文件。这一过程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且极易出错。在引入AI驱动的“数字员工”后,依据知识图谱能够对原始文件内容进行智能解析,依据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自动匹配,一份几百点的220千伏变电站间隔点表,AI很快就能精准识别保护点号、设备类型等关键信息,生成系统可以直接识别的库文件。仅需数分钟即可完成分类、转换与归档,大大减少库文件信息转换时间,其分钟级智能解析速度使库文件制作效率提升300%以上。
智慧“找茬”前行,工作票审核“焕新”
往常,班组在进行电力监控工作票办理与归档审核时,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严格对照填写规范,逐字逐句、一丝不苟地审核工作票内容。这项工作不仅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还极易受到工作人员主观状态、业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引入AI员工后,只需要将电力监控工作票上传至AI审核系统,系统可精准解析工作票中的语义信息,对工作票进行全方位检查。查看安全措施、人员情况、签字确认、终结时间等,犹如一位不知疲倦、严谨细致的“超级审核员”,几分钟内就可完成工作票检查工作,让AI员工接管督查工作。
这个来自一线班组的创新实践,生动演绎着人工智能如何从概念构想走向生产实践,从技术储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乌海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