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843.5公里,流经7个盟市、42个旗县(市、区),浩瀚黄河自天际奔流而下,以其磅礴之势,在辽阔的内蒙古高原上,勾勒出壮美的“几字弯”,滋养草原儿女,见证历史变迁,形成了内蒙古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核心经济地带。
2019年9月,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5年来,内蒙古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作为自治区直属国有独资特大型电网企业,内蒙古电力集团胸怀“国之大者”“区之大计”,主动加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澎湃电能构筑祖国北疆绿色长城,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绿能涌动“沙戈荒”
自然风光,资源禀赋。黄河内蒙古流域地势海拔高、日照时间长,辐射程度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近年来,内蒙古电力集团立足区域特点,头顶“风光”,手握电网,向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发起挑战,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电网支撑保障及新能源汇集送出能力。
鄂尔多斯坐拥库布其、毛乌素两大沙区。2021年,该地区万成功220千伏变电站全容量并网,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者基地实现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拉开了当地“沙戈荒”蝶变能源绿洲的序幕。现如今,“大漠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荒凉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进沙退”“绿进沙退”和“光伏治沙”的新模式。该项目直接治沙面积5万亩,年发绿电20亿度、节约标煤68万吨。
在阿拉善盟,腾格里、巴丹吉林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这里的无限“风光”点亮了大漠戈壁。2021年以来,阿拉善盟亿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加快,内蒙古电网500千伏网架挺进“沙戈荒”,自治区保障性项目陆续并网,阿拉善西北地区新能源项目接纳能力显著提升;额济纳地区“源网荷储”微电网示范工程投运,为国家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作出重大示范。
5年来,内蒙古电力集团先后投产伊和乌素、浩雅、敖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国家第一批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新能源汇集站,打通了蒙西电网首条外送特高压新能源通道,将鄂尔多斯、阿拉善、巴彦淖尔地区400万千瓦绿电“打捆”畅送山东;建成城川、双井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服务于国家第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投运采煤沉陷区4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配套工程,每年约72.8亿千瓦时绿电外送齐鲁。
截至今年10月底,内蒙古电力集团经营区域装机容量突破1.17亿千瓦大关,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5951.66万千瓦,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比重达到26.56%,为自治区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贡献了蒙电力量。
绿电暖巢引凤栖
电力赋能,产业革新。在碳排放与水资源的双重约束下,加快黄河流域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与能源产业技术革新迫在眉睫。近年来,乌海、包头等资源型城市正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曾经“一煤独大”的“乌金之海”,因地制宜开辟绿色发展路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乌海市强力扭转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开发的惯性思维,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全产业链基地。内蒙古汇达一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4月入驻高新产业园区,是一家光伏产业链下游开展光伏组件生产的新能源制造企业。为满足企业用电需求,乌海供电公司坚持“一口对外、全过程服务”,让客户经理提前介入,提供优质服务,得到客户好评:“从申请项目报装,到验收送电仅用了26天,效率很高!”企业投产后实现年新增绿电70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8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00万吨。良好的用电营商环境,使众多企业的优质项目集聚成势。
曾经在历史上为国家、自治区发展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工业城市包头,如今凭借稀土、晶硅等产业集群焕发生机,电力的可靠供应成为企业崛起的关键一环。今年以来,包头供电公司前移服务关口,仅用27天挂牌成立11家电力服务站,实现全市工业园区全覆盖,让“上门服务”变为“驻园区服务”。包头市华星稀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享受这一驻区服务的企业之一。该企业于2010年入驻包头稀土高新区,起步时生产情况不稳定,通过供电公司的驻区服务、跟踪指导、助企纾困,累计节省用电成本14.55万元。
5年来,内蒙古电力集团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所属9家供电单位41个供电分公司故障报修、客户投诉业务全部纳入95598系统统一管理,话务接通率大幅提升;全面推广“三零、三省”服务,压缩客户业扩报装流程,最早在全国实现160千瓦及以下低压小微企业办电全免费;建成园区电力服务站、企业专属电力服务员、嘎查村电力服务点、“双网融合”网格服务的四级主动服务新模式。
截至今年10月底,内蒙古电力集团累计为69万客户节约办电成本超67亿元,线上办电率提升至98%,以优质服务赋能产业发展,以绿电暖巢引凤来栖,全力保障和服务沿黄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弯碧水入画来
取之用之,绵延不绝。保护并利用好黄河水资源,不仅关乎“塞外粮仓”河套灌区的民生福祉,还牵动着“一湖两海”生态景观的健康发展,更支撑着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
近年来,河套灌区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灌区完全依赖人工传递记录水情信息的时代一去不返,实现水情联合、实时、精确监测调度。巴彦淖尔供电公司“以电折水”发挥电能精准计量优势,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满足高标准农田引黄滴灌用电需求。截至2023年底,采用“区块责任链”协同联动机制,累计让5237万亩高标准农田享受到“三零、三省”服务,节水高达20%,成本降低1倍,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电能。
位于乌兰察布的岱海,在历史上素有“塞外明珠”之称,然而过去几十年,湖面急剧萎缩、水质恶化。2022年,在岱海生态应急补水(黄河水)工程实施过程中,呼和浩特供电公司为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两处引黄入岱水泵电站设计送电启动方案,完善调度协议,助力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全线贯通,黄河每年向岱海补水4466万立方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发展风光电等清洁能源,伴随着电能消纳和储能问题。内蒙古电力集团依托黄河水利优势,加快发展抽水蓄能。今年11月,乌海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又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浇筑、上水库大坝填筑;包头美岱、巴彦淖尔太阳沟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蓄势待发;呼和浩特可镇、包头百灵电网侧独立新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即将投运;网内运行与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总容量将超过1000万千瓦。黄河流域的抽水蓄能电站大规模建成后,将进一步满足电网灵活性调节需求,保证蒙西新型电力系统全时域的功率平衡和动态稳定运行。
5年来,内蒙古电力集团以优质服务赋能平畴沃野,以稳定电流助力引黄济岱,以绿色储能“碳”索电网发展,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以新技术涵养水源,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内生动力,以清洁绿电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新型电力系统“含绿量”十足。
5年间,从乌海湖的候鸟齐飞,到乌梁素海的碧波荡漾,从河套灌区的沃野欢腾,到南海子湿地的水草丰美,再到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的老牛湾……俯瞰“几字弯”,山青、水秀、空气新,尽显黄河之壮美。
在黄河内蒙古流域,电力供应稳定可靠,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一幅以绿色为底色的壮丽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面向未来,内蒙古电力集团将继续锚定国家发展战略,助力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和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在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中贡献蒙电力量,续写保护黄河安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