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蒙电先锋 > 正文
全国工人先锋号——硬核团队的坚守与初心
电力科学研究院 姚树华职工创新工作室

电力科学研究院  姚树华职工创新工作室

姚树华职工创新工作室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课题研究与应用为载体,以保障输变电一次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为使命,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助力自治区“两率先、两超过”目标的实现。

坚持强基固本  聚集专业力量

工作室成立至今,围绕高电压绝缘技术,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研究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引进先进技术,咬定绿色发展目标不放松,支撑和服务能源供给清洁化进程。工作室重点对低温环境中输变电设备绝缘介质的材料属性进行研究,实现绝缘油、绝缘气体多参数、多技术融合的检测,示范应用和推广新型智能传感、声光电联合无损检测、多光谱技术等多项新型试验,深入推进高海拔高寒地区节能增效。开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设备外绝缘检测及应急评估等应用技术研究,探索绿色减碳新路径。建立了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体系,实现了电网设备检修模式由传统计划检修向状态检修的变革,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添砖加瓦。建立电网电磁暂态仿真平台,开展高压绝缘性能、基础放电理论、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等技术仿真研究,为自治区清洁能源运输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根植业务土壤  促进行业向好发展

依托自治区经信委授权自治区唯一的内蒙古电力技术监督检测中心,工作室与自治区内各发供电单位建立了坚固的技术联络架构,开展了监督检查、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异常分析、监督报表统计分析以及装备试验、检验、校验等方面的工作,为自治区电力系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引领技术方向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立足“接地与防雷”技术研究领域,2021年工作室增设了“接地装置检测”“接地安全评估”等研究室,引进覆盖全内蒙古电网的雷电监测和定位平台、全球最先进的接地装置仿真分析软件CDEGS及自治区首套接地装置材料性能检测平台等30多台套装置和软件,为成果落地提供了“孵化基地”。

2019年工作室研制出国内首台变压器绕组状态综合测试诊断装置,实现了对直阻电阻、变比、短路阻抗、有载分接开关等6项试验项目的一键式测试,诊断准确,具有较高实用水平。目前已完成资产评估,预计2023年年底实现批量生产。

拓展专业影响力 普惠电力行业教育

以“弘扬工匠精神,争当技术能手”为主题,工作室每年举办技能“比武”活动,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比武”双向融合。2022年,“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工作室部分骨干担任内蒙古电网团队技能教练,荣获团体二等奖、优秀组织奖的好成绩,全面检验了工作室成员的核心业务技能和带电检测、运维一体化等专业技能。

2022年,工作室持续拓展专业影响力,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夯实软硬件建设 解决实际问题

截至目前,工作室软硬件设施、设备共计投资2亿多元。科研仪器、设备累计492台,设备原值11225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50万元以上)累计56台套。拥有独立“高压试验大厅”,建筑面积6609平方米。目前,高压试验大厅具备开展1500千伏工频耐压和3600千伏冲击耐压试验能力,其试验能力属内蒙古电网之最。

科研成果丰硕

近五年,工作室共承担科研项目28项,涉及经费4834.397万元。共获得各类奖励9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奖项51项。授权专利37项,编撰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09余篇。诸多科研成果已逐步转化应用,在电力行业推广中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未来,工作室将继续聚焦构建以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领域为主体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加强自主创新与联合创新能力建设,为自治区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播放 请点击下载后播放
责任编辑:
关闭
热点新闻

庆云500千伏变电站4台主变轮停检修工作完成

高空检修 守护“大动脉”

热点专题